【中国品牌建设网3月21日网讯】“集‘赞’送好礼,小伙伴快快行动”、“转发赢大奖,机会千载难逢”,打开微信朋友圈,诸如此类的商家信息随处可见。然而在一通“求赞”和“转发”之后,很多消费者却发现自己被商家“忽悠”了。
“即日起至3月15日,转发此微信内容到朋友圈集赞,凡满100个可换iphone4S(16G)手机一部。先到先得,数量有限。”中国传媒大学大二学生小文在朋友圈看到同学转发的这条信息后,兴致勃勃地参与了“集赞”送手机活动。
“亲,帮忙在朋友圈点个赞吧。”小文先后向200个朋友“求赞”,半天时间共收到124个赞。按照店家要求,小文关注了名为“赢手机,豪宇数码商城”的指定微信号,并将点赞截图连同手机号码和邮寄地址发送给店家。按照活动规则,店家应该在3月16日至18日期间公布获奖名单。3月18日,当小文再次尝试登录该店家微信页面时,“该账户已暂停使用”的提示让她顿时傻了眼。“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点赞送礼活动,本来是抱着满腔热情的,现在觉得寒心了。”小文感到很懊恼。
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张女士也有着类似的经历。前些天她收到了朋友发送的名为“转发赚取免费旅游”的信息,这家旅行社声称只需“将该信息一对一转发给20位微信朋友,即可换取双人免费港澳游套票一张”。“因为信息是朋友发的,所以就信了。”张女士随即将信息进行了转发,并将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和收件地址提交给指定微信号。然而,张女士既没有收到旅行社的套票,也没有收到任何相关回复。“还好留的是单位地址,要是留家庭住址就太可怕了。”意识到受骗后,张女士十分担心泄露了个人信息。
“利用微信圈做短期营销的多为中小企业和不知名商家,他们希望通过点赞、转发等方式在短时间提高品牌的识记度,但一旦出现虚假、欺诈性信息反而会有损品牌声誉,无异于饮鸩止渴。”一位从事广告营销的业内人士认为,“与其利用微信圈急功近利,做短期营销,不如从长远考虑,利用微信圈做品牌经营。商家可以通过注册公众号推送服务性信息的方式提升品牌美誉度,这样既不会影响用户体验,也利于信息的有效达到。”
该业内人士还表示,微信用户的信息传播主要在熟人、朋友之间进行,这进一步降低了用户对虚假信息的警惕,“由于微信是较为封闭的社交平台,在信息自净能力方面远不如微博这样开放性的社交平台,这也是很多虚假营销信息能够反复让消费者上当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