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10月28日网讯】据统计,截至今年1月,微信用户已经达到3亿人。这个方便的社交软件在带给人们沟通方便的同时也促生了一个“新事物”——微信营销。微信销售方式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迅速扩展开来。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却发现,微信营销由于隐蔽性强、维权难等特性,存在很大的风险。
微信销售成高仿货藏身处
“国际奢侈品高仿,一手货源,专柜品质,平民价格,一件代发……”打开微信点开添加朋友一栏,记者在查找公众账号一栏内输入“高仿”二字,屏幕立刻显示出了一堆公共营销账号,而且这些账号大部分还都有腾讯微博官方认证。
记者从中随意选择了一个名为“高仿包包”的公众账号关注,对方立刻发来了一条消息,并发来了另一个微信账号。记者随后加其为好友,通过认证后记者发现,这个私人微信账号中朋友圈的照片都是一些名品包和一些衣服,而其中大部分都是奢侈品的图片。
“我们都是广州的货,绝对1比1高仿,原版原皮,数量都不多,亲看好哪个可以直接跟我说。”对方直言不讳地说。
对方表示只能通过微信看图询价,不能看货,“你看好哪款我可以告诉你价格,放心,照片都是实物拍摄,和真品没有区别,不满意包退包换。”
当记者询问如何支付时,对方表示只能通过转账的方式汇钱。
随后,记者又加了几个“高仿”账号,在调查中发现这些账号的销售方式大体都相同,且销售方式都比较谨慎。
那么他们是怎样通过微信发展客户的呢?一名沈阳的卖家告诉记者,一般店都是靠朋友、熟客介绍,通过他们的宣传来不断发展潜在客户群体。“像我店里基本都是靠老客户带新客户的方式,主动找到我的微信号主动加我好友,一般加了,就说明他们有想购物的需求,且老客户带来的新客户相对也比较安全。”
据了解,除了采用熟客介绍的方式,不少卖家还会使用微信功能中的“摇一摇”和“附近的人”等方式来寻找客户。
除此之外,公众账号这个平台也是客户寻找到微信营销的方式之一。
据了解,销售高仿奢侈品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的。高仿奢侈品价格昂贵,随着仿制工艺的进步,产品越来越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扰乱市场秩序,引起市场混乱。
之所以在微信上销售,主要是微信的隐蔽性比较强。
一些卖家告诉记者,实体店抓得紧,网店则开店流程复杂、审查也很严格,容易被“封店”。相对于这两种销售方式,微信销售一般都是通过特定的途经加为好友的,定向性很强,私人营销账号一般很难被人查找到。
“宰熟”现象普遍
微信营销与网购平台最大的区别在于买家,可以说,微信是卖给熟人,网购是卖给陌生人。
对于很多微信用户来说,朋友圈是一个相当私密的圈子,而通过朋友圈发布的营销信息,也只有朋友才能看见,卖家可以经营自己的朋友圈营销自己,除了卖家和买家可以互相联系,买家之间互相看不到,更无法进行信息互通。
今年9月初,宋先生通过微信朋友圈购买了一双棉鞋,直到现在他都没有收到货物,宋先生说:“是一个朋友在朋友圈里发的图片和信息,说是澳洲代购的棉鞋,质量有保证,我用微信和朋友定了一双,眼看着两个月过去了,鞋还没收到。”
在此期间,宋先生多次联系朋友询问棉鞋何时能到,而朋友总是告诉他:“快到了!”据宋先生了解,他的朋友并不是真正的卖家,而是朋友作为卖家的微信好友,将营销信息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
我定了棉鞋的第二天就把钱给朋友送去了。”宋先生说,因为有朋友这层关系,他不好意思“欠钱”,也不好意思“催货”。
前几天,宋先生给朋友打电话询问棉鞋何时能到,朋友在电话里支支吾吾地表示,棉鞋近期是到不了了,“我朋友说可能要明年1月份才能有货,让我等等,他也没提退钱的事。”宋先生说。
如果是在网购平台,在规定的时间内,买家未收到货物,可以向卖家申请退款,而在微信上,退款与否都是朋友之间协商,宋先生表示,都是朋友,很难开口说退款。
记者调查发现,微信营销“宰熟”现象很普遍,一般来说,微信用户的大部分好友都是QQ或手机通讯录移植形成,这在某种程度上给微信营销增加了可信度的砝码。
微信用户“乖儿”告诉记者:“每天都被朋友发的营销信息刷屏,久而久之总会心动,我在朋友圈里看上朋友发的一款背包,从图片上看很好,而且朋友还发是海外代购的,我果断给朋友发了微信定了一个,可是收到货后,发现实物和图片完全不一样,想退货,又抹不开面子,也就算了。”
由于微信平台并不是正规的购物平台,一旦出现问题,无法依照网购平台的相关规定解决问题。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宰熟”的现象呢?记者了解到,微信用户在朋友圈看见的营销信息和图片,多数不是“原创”,大部分是转发而来,微信用户无法考证营销信息的真实性,但是出于对朋友的信任,绝大多数微信用户选择相信这些营销信息。
有业内人士揭露,微信营销的商品图片,大部分是从网购平台上“盗”图,“图片主要是为了让商品看起来更‘真’,即使买家收到货后,发现是假货,出于朋友关系考虑,很难退货,更别说是朋友圈那些不太熟的朋友,朋友作为卖家只为卖货,卖完货就闪人。”
省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对象是经营主体,而在微信上卖东西的大多只是个人,这些销售商品的个人不在法律规范的范围之内。
微信会员制现“服务盲区”
2012年8月23日,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许多公众人物和商家纷纷获得微信公众账号,其中,商家通过公众平台打起了广告,这也是目前最常见的微信营销模式。
日前,有明星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推出了会员制,粉丝可以购买月卡或年卡成为明星公众账号的会员,然后便可以看明星的私房照,听明星用自动语音回复“早安”和“晚安”,还有可能获得明星的回复。
自从明星公众账号会员制出现后,大量公众账号在微信平台上出现并且招收“会员”,记者在中街大悦城打开微信软件搜索公共账号,发现附近很多商家都在公众平台上发布了微信营销信息。
一位名为“格子店小主”的微信用户在其公众账号上发布了10多张商品照片和文字说明,并且说明只要花5元钱成为“会员”,就可以到实体店购物享受八折优惠。
记者仔细阅读了多个公众账号招收会员的信息,发现,相关页面详细列举了会员特权”,但对于“退货、客服、售后”等环节的阐释却难见踪影。
微信用户“小叮当”花费了30元购买了一张半年会员卡,成为了一位知名小说作家的微信公众账号会员,“原来作家都是在杂志上连载,杂志是月刊,一个月才能看5页的更新文字,后来作家有了微信公众账号,便开始在微信上更新作品,比杂志快而且更新的内容也多,很多作家的粉丝都成为了会员。”
然而,自从“小叮当”成为会员后一个月,该作家便没有再更新,直到最近,作家才又开始更新,“小叮当”说:“作家几乎有两个月没更新,可是我是半年的会员,也就是白白浪费了两个月,我想延期我的会员,但是又不知道找谁。”
记者了解到,虽然微信会员制已经开始普及,但是相应的售后服务机制却没有完善,甚至一些微信公众账号都没有售后服务,而有售后服务的微信公众账号,售后细则不明朗,形同虚设。
【解读】“转卖”营销涉嫌“逃税”
针对微信销售高仿货横行的情况,腾讯公司表示,目前微信主要采取机器过滤、内置安全机制和用户举报等相结合的方式来保障信息的合法性,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用户相应的安全提醒,杜绝非法信息传播,一旦发现某些账号存在违约及违规行为,腾讯将视行为情节不同,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理,严重时,将立即停用甚至封禁该账号。
腾讯方面表示,微信一直以来都坚持用户体验为先,倡导构建安全健康的平台生态。根据用户协议中的规定,任何人不能提交、发布虚假信息;侵害他人名誉权、肖像权、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等合法权利的内容。同时,腾讯也倡议和提醒广大用户,不要购买高仿假冒商品,以免自身的利益受到伤害。
那么,微信代购营销是否涉嫌偷逃税呢?
记者发现,微信代购营销中,有一个字眼很值得注意,那就是“转卖”,很多卖家都是打着“转卖”的旗号进行代购营销。
微信用户“海外找宝”的每一条营销信息都会有“转卖”的字样,比如,“转卖”海外代购的名牌包;“转卖”海外代购的化妆品。信息内容也都是“本人近期从国外淘回来的漂亮包包,实在因为包包太多了,现在转卖几款,有意者微信联系。”
但实际上,此微信用户是专做海外代购生意,为了避免涉嫌代购逃税,该卖家发出的信息让人理解成海外购买的商品是自用,只是不喜欢了想转手。
据悉,并不是所有的代购都违法,对于朋友帮忙从国外带东西,都是走行邮税,也就是进境物品完税价格表中的关税,然而,如果是商业用途的话就要征收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简单来说,就是从国外带东西如果是自己买来自用是合法的,如果带回来转卖就涉嫌走私了。
【延伸】微信购物 环环都得“打精神”
首先,微信销售同网上购物不同的就是“入口处”。一般来说,网上购物的“入口处”就是购物网站,而微信销售的“入口处”则是微信朋友圈,即消费者通过微信朋友圈这个公众平台获取商品信息。
其次,选定商品后同卖家的沟通方式两者也是不同的。在网上购物通常消费者都是同客服代表通过网站自带的软件进行交流,如淘宝网站,就可以通过淘宝自带的旺旺进行沟通,而旺旺中的聊天记录都可以作为事后维权的证据。而微信销售的交流方式则比较隐蔽,一般都是通过微信同客服代表沟通的。但微信沟通并不在控制范围内,所以消费者在通过微信买东西时一定要注意风险,最好还是选择较为安全的沟通方式。
除此之外,支付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现如今,网上购物的支付方式一般已经非常成熟了,可以通过类似支付宝之类的第三方平台保证安全性,但是微信销售的支付方式却并不固定,很大一部分微信销售都使用汇款等私人渠道完成,风险较大。消费者应要求使用安全系数高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