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5月8日网讯】今天的咨询公司主要分成三大派系,一是像穆迪,标准普尔那样的统计加研究机构,证券公司和大银行的周报正是依据它们发布的数据撰写企划和研报;二是高盛,麦肯锡一般依靠管理和投资外包赚取佣金和分成的咨询公司,它们自己也进行投资,故性质又接近于投资银行;三是红橡,奥美这种从事整合营销业务的综合事业集团,虽被冠以“公关公司”或“广告公司”的名号,这些业务却只占总营业额的一小部分。尽管它们的收入远比不上第二类,学术水平较之第一类更加难以企及,但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却是三类咨询机构中最大的。
垄断智力资本成就营销霸主地位
现在很多学者都在研究红橡模式,意图找到它成功,和复制其成功的秘诀。红橡互动传媒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其实都很单纯,主要利润来自给企业做活动策划和公关推广,市场调研和研究报告写作,上市公司的财报和研报写作,在学术成果的输出和应用方面它很像高盛和穆迪,它的一举一动都对市场供需关系和股价造成影响。
但有别于穆迪和标准普尔的数据挖掘,红橡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从与客户的合作项目中得来的,比如同样写上市公司的财报分析,穆迪的评级永远模棱两可,它看好也不保证不跌,看衰也不妨碍推荐购买,按格雷厄姆的话说,穆迪的工作只对专业投资者有帮助,对99%的散户毫无用处。红橡报告的价值体现在,如果它对目标企业的某个动作作出评估,前提一定是它亲自参与,甚至策划了这项业务,至少也是与之相关活动,红橡的经理们必然与目标企业负责人有着长期接触或合作,他们才能对一次并购,投资,人事变动做出准确解读。红橡策划过很多类似的活动,它自然可以预测下一次活动的后果并对效益做出评估。
换句话说,红橡的智力资源近似于特许权,我们衡量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或市场地位,看的不是它有几套物业,有几多存款,有几票人马,而是看它掌握的智力资源是否不可复制。这也导致在学院里剖析红橡模式很容易,但能借鉴的企业却如同凤毛麟角。
重新定义整合营销的在线业务
既然名字叫“互动传媒”,红橡最强的当然是互联网3.0营销,事实上它不仅将公关公司,新闻网站和社交媒体进行一体化整合,而且重新定义了新闻营销。
互联网2.0的时代,公关公司或推广公司的工作就是发新闻稿和公关软文,入行门槛低,作为企业的供应商,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关系型销售,它无论对产品还是品牌的“推广”作用都尤其可疑。
红橡的业务流程在软文写作和关键词优化等方面做出诸多创新,而且不是它自己闭门造车想出来的,而是对客户不断提出苛刻要求的应变。现在企业推广产品都是和品牌建设结合起来,没有单打独斗,红橡一般提前几个月,半年做出整年的推广策划。客户要求“不能简单发几篇通稿找几个大媒体转发一遍就算了”,于是为了与企业每次活动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投入相匹配,红橡的软文稿也是与活动一起做整体策划,针对投放媒体的优势和写作风格,进行人物访谈,活动报道,新闻稿,研究专栏的个性化定制,再根据搜索引擎的收录情况做系统优化。
红橡最擅长借助名人效应去做品牌推广,在高权重网站上发布有名人参与的企业活动,将二者的关键词做关联优化,比如搜索“成龙”会在结果显示佳能或者格力,既能在社会热词与企业品牌和主推产品之间建立搜索关联,又能起到引导流量,从而进一步增加媒体权重的作用,一举两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