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就是一个民间俗语的翻版而已,枪打出头鸟。所有的根源都仅仅是巨额的销售量和一个亿的捐款衍生的产物。换句话说,出头就是出头,不论你是以业绩还是慈善的名义。
中国还有一个俗语,卖面粉的恨卖石灰的。某某饮料是面粉,但王老吉也不是石灰。勾兑加谗言,外加主管部门拉赞助不顺,灭了你王老吉天经地义。谁跟谁呢?网络时代,没有人是傻子。
管理是一门学问。王老吉添加的夏枯草,违规。前提是王老吉告诉了你成分,这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疑问,卫生部门早干嘛去了?争论数十年,中药的标准羞羞答答,呼之难出。夏枯草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其实不用解释了。问题有多大,明白人一眼便知。如胡豆吃多了会放气,米饭吃多了会消化不良。猪肉吃多了会高血脂,你要吧王老吉当白开水,那是你的权利,但拜托,别拿你的破胃说事。我天生不喜欢饮料,王老吉也就偶尔喝喝,不觉得如何好,也不觉得如何坏。中国地大物博,含不含有毒元素的商品都很多。王老吉死与不死和我没有什么关系,但拜托,你别剥夺我选择的权利,更无权暗示我选择某种商品。
有人认为我是王老吉的托,多谢!那是我的荣幸。
王老吉“违规”与竞争炒作有关!
一场责问王老吉凉茶违规添加中草药的舆论战,突然在有关报纸和网络展开。
时间是4月底5月初,正是饮料市场销售大战的前夕。
舆论战的目的是真的为了“都市人的保胃战”,还是别有企图?
我的看法是:纯粹与竞争炒作有关,所谓都市“保胃战”只是幌子,或者只是引起舆论关注的“由头”。
首先,我们来看舆论战的源头,发端于杭州。杭州以旅游城市风光优美著名,但是,杭州近年来已经是我国著名饮料行业的生产基地,在此,吴钩无语以为用不着列举哪些品牌名称了,以免被人误解为自己也是一个品牌操作者。同时,与杭州相关联的的长江金三角地区的城乡一向是食品行业特别是饮料行业竞争的焦点区域,有句行业名言说,谁拿下了长三角市场,谁就可以拿下全中国市场。
其次,来看舆论战的发起者,杭州人叶征潮,其职业为品牌操作人。在他的博客里,他的自我介绍是:品牌情感营销策划人;商标创意人;企业的品牌顾问。被人称为“品牌医生”。叶征潮被主流媒体、网络媒体特别关注...而他自称可以提供的特别服务是:品牌治疗、品牌定位、品牌包装、品牌营销、商标命名、商业命名、广告语创意、LOGO设计、海报创意、VI设计、商标交易、办理驰名商标、新闻策划、请明星代言。如何打造品牌咨询。
再次,来看王老吉近年的销售业绩。自去年四川大地震以后,王老吉捐款1亿元,在社会上掀起了消费者关注的热潮,当时很多网民喊出了“就喝王老吉”的口号,使王老吉的品牌得到了迅速的推广,2008年盈利达到120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度增加了30多亿元。这样的销售业绩,无疑把以前不太起眼的王老吉推上了一线品牌的平台,与原来众多一线品牌发生了直接的市场竞争。
通过以上分析,吴钩无语已经列出了四大要素:饮料销售热潮的前夕,饮料销售竞争的重要地区,一个飞速崛起的竞争品牌,一个一品牌操作为生活的人物,这四大要素汇集一起,充分向我们展示了这场舆论战的真正目的,那就是以市场竞争为核心的舆论炒作和品牌操作。
这场炒作或者操作的目的,吴钩无语尚且没能看得十分清楚,可能是操作者受某个竞争品牌的委托,也可能是操作者希望通过本轮炒作展示自己的运作品牌能力,从而进入某个竞争品牌的市场策划或者运作,甚至就是进入王老吉的品牌运作。 这场炒作或者操作的突破口,是王老吉表现出来的二个明显漏洞:一是添加一些中草药,而未加任何提示说明;二是广告语涉嫌“撒谎”,言过其实。
这场炒作或者操作的切入点,是操作者本人自述喝王老吉喝出了胃病,以及其他一些喝王老吉喝出胃病来的消费者。但是,其中一个细节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那就是叶先生自己和那些收集来的“证人”,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王老吉的狂热爱好者,他们喝王老吉的特点都是“狂喝”——
比如叶先生本人,自王老吉上市之日起,就开始饮用,最多一天喝4到5罐。然而,08年7月24日,老叶胃部顿感不适,于是就医,结果医生诊断为胃溃疡。医生分析认为,胃溃疡与其经常喝“王老吉”这种饮料有一定的关系。
比如朱先生,经常往来于江西和陕西做生意,也是因为易上火的缘故,从今年开始,他喝上了王老吉,且日均2到3罐。2009年3月11日,他和朋友来到于都县的一家KTV唱歌,期间两人叫了10罐王老吉丢骰子喝,当晚喝了6罐,次日问题就来了。第二天在去上饶出差途中,胃痛难忍,一下火车就去了诊所,医生的诊断是肝火太盛、肠胃发炎,且口腔异味严重。
再比如一位年轻母亲和孩子,一天喝了9罐王老吉。母亲4罐,孩子5罐,结果也引发了胃部不适,是否相当于急性胃炎?
叶征潮先生准备以此起诉王老吉。当然,根据舆论信息分析,他还没有正式起诉,只是做点舆论准备。他通过媒体宣布的是:即将起诉。非常微妙的“即将”啊。
粗看起来,叶先生的这些证据非常充分有力,但是,在吴钩无语看来,都只能做做说辞而已,并没有医学报告鉴定胃病就是王老吉惹的祸,因而是不足以采信的。同时,叶先生通过这些描述,留出了充分余地——狂喝喝出胃病来,这没有什么压力,恐怕狂喝白开水也会喝出胃部不舒服来的,能怪到王老吉头上吗?显然理由不充分。而之所以留出余地,对于品牌操作人,就是为了给自己和企业都有进退回旋空间。这也能让人看出炒作或者操作的意思。
至此,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这次舆论战的品牌炒作和操作的性质了,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这次舆论战对于王老吉和消费者也都是有必然好处的。王老吉原来是一个地区性品牌,它的饮料可能对于南方民众是很习惯和适用的,是不需要提醒的。但是,现在它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跨地区的品牌,它必须使自己更加符合其他地区消费者的需要,比如,加上不适宜饮用人群的提示,以及可能产生副作用的提示,这样也会更加符合食品管理规则,对消费者也有帮助,特别是非南方地区的消费者,可以懂得合理的饮用王老吉凉茶,不再犯“狂喝狂饮”的错误。
舆论发端者的想法,想必王老吉也看得懂,王老吉养着的的市场高手们不会是白吃饭的。且看各路品牌操手、市场高手如何过招?是如何搞死一个品牌或者是推高一各品牌的?吴钩无语非常愿意看到广大品牌在一场新开始的竞争里都取得发展和提升,当然包括那些急火火牛哄哄特别聪明的品牌操作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