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了,天长市汊涧镇高山村村民老王想买两瓶雪花牌啤酒喝,可连跑四五家超市,超市老板都直摇头:“没有的卖”。
当地超市不卖雪花牌啤酒,不是超市不想卖,而是不敢卖外地产啤酒,这种压力源于当地工商等部门和地产啤酒企业的联手打压行为,从而导致当地商户只能经销地产的天岛牌啤酒。
据了解,天岛牌啤酒由重庆啤酒集团安徽天岛啤酒有限公司生产。该企业坐落在天市长市市郊,原是天长市的一家国有企业,后被重庆啤酒集团收购。在当地被封杀的雪花牌啤酒则由华润雪花啤酒滁州有限公司生产,企业地址在滁州市。
5月12日,记者来到天长市汊涧镇、天长镇、仁和集镇、金集镇等地调查。
汊涧镇高山村一超市老板李明(化名)告诉记者,雪花牌啤酒口味好,在当地很畅销,5月初,他从天长市一雪花牌啤酒经销商处批发了25箱啤酒。5月6日,当地工商所就到他的超市搬走了两箱,说是去检测。当时工商所的工作人员对他说,以后不要再卖雪花牌啤酒了,如果再卖,看到一次“检测”一次。“我现在只敢卖当地产的天岛牌啤酒了。”他指了指门口柜台上的一箱天岛牌啤酒,无奈地说。
汊涧镇另一超市老板张亮(化名)也向记者倒出了自己的苦衷。他说,最近,他刚批进了20箱雪花牌啤酒,天岛啤酒公司的市场销售人员就到他的超市,用天岛牌啤酒“换”走了他家的雪花牌啤酒。该市仁和集镇芦龙社区王红(化名)说,去年,当地工商所搬走他家两箱雪花牌啤酒拿去检测,至今没有归还他家啤酒,也没给他啤酒钱,后来工商所工作人员说他家的啤酒瓶子不合格,还让他不要再卖雪花牌啤酒了。“因卖雪花牌啤酒利润高些,只要质量没问题,我就是想卖,可附近很多店不敢再卖了。”
记者来到金集镇,正值中午,记者走进街道一家酒店,几桌客人正在喝天岛牌啤酒。酒店老板刘军(化名)如此解释客人“热衷”喝天岛啤酒的原因:他5月初进了20箱雪花牌啤酒,刚卖了4箱,当地工商所和天岛啤酒公司的市场销售人员就到了他家,让他不要卖了,他只好把剩下的16箱放到仓库了。“工商所并没有强制我不要卖,可是他们说的话,我不敢不听,怕他们找我毛病。”除了雪花牌啤酒经受排挤打压,另一品牌啤酒——青岛牌啤酒在当地也遭受到同样的待遇。
超市、酒店不敢销售雪花、青岛牌啤酒,损失最大的是当地这两个品牌的啤酒经销商。当地雪花牌啤酒经销商杨宗治告诉记者,当地政府和天岛啤酒生产企业从2001年就开始联手排挤打压外地啤酒进入当地市场,尤其是销售量大的品牌啤酒。从今年4月1日起,每天早晨5点天岛啤酒的市场销售人员就到他家小区蹲守,只要看到他的货车一送货,对方的车子就跟踪他,看他的啤酒送到哪家超市,对方就用天岛牌啤酒更换他的雪花牌啤酒。如果超市不愿换,他们就会拉来工商等部门一起来搞“执法检查”,很多超市经受不了他们的“执法检查”,只得专卖天岛牌啤酒。对方的打击很有效,现在他的啤酒销售市场逐渐萎缩,由以前每个月销售8000箱降到1000箱。当地工商部门“执法检查”的主要手段就是“检测”他销售的啤酒,而天岛牌啤酒却很少检测。“去年7月,当地工商局检测雪花牌啤酒,检测后说啤酒瓶不合格,当时我要求复检,可工商局不让复检。”
当地青岛牌啤酒经销商周昕元告诉记者,他经销的青岛牌啤酒主要销往酒店,由于当地工商部门和天岛啤酒公司的市场销售人员经常到中低档酒店(高档酒店因经营业主有背景一般不查)检查,时间长了,这些酒店也都不敢销售青岛牌啤酒了。
对超市经营业主和雪花、青岛经销商反映的情况,天岛啤酒公司和该市工商部门有何说法呢?记者随后来到天岛啤酒公司,该企业负责滁州区域销售的负责人不在厂里,记者电话联系希望他能谈谈时,遭到拒绝。
工商部门的执法工作人员为何要和啤酒企业的市场销售人员“联手执法”?在天长市工商局,该局负责人如此解释,他们工商部门只是正常检测,一年一次或两次,主要检测啤酒瓶是不是B瓶。对“联手执法”一事,他予以了否认。但是,他同时又向记者介绍,天岛牌啤酒到外地销售也受到限制,这是“潜规则”。
工商局长的说法属实吗?在随后的采访中,该市曾参与“执法检查”的工商部门的执法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检查一般是由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局组织的,检查时的确有天岛啤酒公司的市场销售人员参与。
作为垂直管理的工商执法部门,为何要如此热衷帮助一个企业来搞销售呢?这种现象与地方政府有关联吗?天长市政府有何说法?由此,记者来到该市市政府办公室,请该办王主任联系有关领导或部门以便了解情况,但遭到拒绝。同时,针对这种现象,这位王主任向记者解释说他们不是地方保护主义,是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在市场经济已经充分发育的今天,地产啤酒企业竟然还靠着行政管制来维护自己的市场,显然,这种短视的行为,对内,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做强做大;对外,则只会损害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形象,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王明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