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与阿联酋副总统兼总理、迪拜酋长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会见。
2014年11月,接受克林顿女儿的采访对话。
2014年11月,与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会见。
2015年3月,与英国威廉王子会见。
2015年3月,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同席会议并私人赠礼。
2015年5月,韩国之行由韩国副总理崔炅焕全程陪同。
……
以上的行程安排并非源于哪位政要人物,而是来自一位其貌不扬、小个子的中国企业家。
是的,马云把中国企业家的个人品牌推向了极致新高度。“企业家的个人品牌”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品牌界的一个“老话题,新热议”的内容。
热议一:企业家的个人品牌与所属的行业有什么关系?
一个企业需不需要企业家个人品牌,与其所属的行业关系不大,无论是B2C, 还是B2B。例如:和黄集团的业务涵盖港口及相关服务、地产及酒店、零售、基建、能源以及电讯等等。李嘉诚的个人品牌作为背签,毋庸置疑,对于企业每个版块的业务发展而言都是加分的。
但是,企业需要怎样的企业家个人品牌,这与其所属的行业息息相关。个人品牌也需要定位。其中考量定位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需要有行业关联度。
乔布斯的创新和近乎变 态的完美主义,是给苹果产品加分的。
松下幸之助对于产品品质的苛求,是给松下加分的。
潘石屹曾经公开宣称,自己是章子怡式的娱乐人物,并且号称准备在自己的事业旅途上,将娱乐化进行到底。不可否认,一直以来,他是个不甘寂寞,在努力打造个人品牌的企业家。但是,娱乐的标签,和商业地产的关联度究竟有多大?不妨来看看日前SOHO中国交出的年度成绩单, 2014年营业额同比下降58.3%;毛利润同比下降62.1%;净利润同比下降44.8%。
同属房地产领域,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王石。数年前,《南方周末》曾与企业界的王石做过一个小游戏,当时给了王石三个词,“企业教父”、“探险家”、“不行贿者”。让他选一个词作为最能代表自己的标签。最后,王石选了“不行贿者”。而这个词是恰恰能给在当年普遍带有暴利原罪烙印的房地产行业中的万科加分的。
热议二:企业家如果个性不愿在公众场合高调亮相,是否就不存在个人品牌的管理?
企业家各有不同,有的天生热衷于聚光灯下的感觉,并善于激励众心,有的却是个性低调的实干家。
那么,对于后者而言,是否就完全不存在个人品牌的管理?我们需要厘清一个问题——企业家的个人品牌的利益相干群体有哪些人?员工、股东、消费者、商业合作伙伴、当地政府等等。所以,不在社会大众面前传播企业家个人品牌,并不代表在其他利益相干群体面前,企业家个人品牌就不存在。
只要品牌存在,就需要积极管理。
热议三: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家个人品牌是否应该有不同程度的资源投入?
企业刚刚创立的时候,企业家在很多方面都是亲力亲为。在此阶段,无论是吸引投资,抑或是招募人才,企业家个人品牌的影响力量都是显而易见的。
通常,随着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企业家的个人品牌也得到了一定的累积。而这时候,一些企业家往往会在自己个人品牌的光环里迷失。
我们必须认识到,企业家个人品牌的频繁“刷脸”,是无法支撑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企业家个人品牌,其实和产品品牌一样,是隶属于企业的整个品牌舰队的。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可能的突发因素和危机预防机制,不能仅仅依赖一个人的品牌光环。此时,企业应该在团队品牌或是产品品牌上付诸更多的资源投入。唯有这样,才能做到基业百年长青。至少在对外传播方面,这是品牌统筹的战略需要。
由此可见,企业家个人品牌的管理是一个持续的工程,需要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战略调整。
热议四:衡量企业家个人品牌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企业家的个人品牌能为企业带来什么,能为业务增长带来什么。
如果仅仅是媒体和公众对这些企业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而对企业发展和业务没有任何积极促进作用。那么,我们只能把此称为“做秀”,至多可以称为“做营销”,而不能称为“做品牌”。
我们需要冷静地认识到:企业并不需要企业家的明星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