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2月14日网讯】随?生活习惯及文化不断变化,英语也与时并进,新词彙不断涌现。在日常英语的世界里,许多品牌名称(Brand)都更用作新的英语词彙(Coined Word),当中不乏有趣的例子。这次我们讨论品牌如何成为新生字(Neologism)。
在网络世界里,用户经常以搜寻网站(Web Search Engine)寻找资料。谷歌(Google)是其中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搜寻网站,谷歌用户人数愈来愈多,所以,不少人都以“Let's google it”表示“在网路搜寻资料”,上文的“google”作动词用。
随?数码相机(Digital Camera)及智能手机(Smart Phone)普及,很多手机使用者都懂得使用图片电脑程式。当中又以Photoshop最受用户欢迎。近年,愈来愈多人将“Photoshop”变成动词,以表达“美化图像”之意。
除电脑世界,许多日常生活产品的名称都以某些知名品牌命名。办公室内,职员常会使用万用贴黏土,张贴告示及各类型文件。由于blu-tack广受欢迎,人们渐渐将万用贴黏土改称为blu-tack。
纸手巾(Tissue)也是另一个好例子。在美国市场,Kleenex是知名的纸手巾品牌。因此,当地许多人都将纸手巾称作Kleenex。然而,并非每个国家地区的人民都熟悉Kleenex一名。在香港,Tempo纸手巾却颇受欢迎。因此,不少香港人都习惯将纸手巾称作Tempo。
从上述例子,我们可以发现英语会因应社会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而变化。在产品品牌的例子中,他们用法更会受个别产品的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影响。以网上日誌(Blog)为例,Xanga于数年前大受欢迎,很多人索性把“Blog”改为“Xanga”,不过,Facebook取代了网上日誌,成为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络(Social Media)新平台。“Xanga”的使用量也随之减少。
语言是不断演进,大家应多留意新事物,主动了解及学习新词彙,提升英语水平!
撰文:李慧慈(Ada)香港专业进修学校(港专)语言传意学部主任、李慧文(Shida)香港专业进修学校(港专)语言传意学部副主任,Ada & Shida同时身兼香港电台“Teen Power”《型英营》(TE-EN-GERS)节目主持。
文章内容节录自香港电台“Teen Power”英语节目《型英营》(TE-EN-GERS)。节目逢星期六下午6时至6时15分于香港电台“Teen Power”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