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2月11日网讯】市场讲究预期,种种迹象表明,中国足球产业正处于回暖期,并将因为各种正能量的介入,在未来几年不断升温,获得史无前例的发展机缘。在这个时候将自己的品牌植入中超联赛,将获得巨大增值空间。
马年春节的确具备骏马奔腾气质。大年三十联想豪掷29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智能手机业务,使中国并购的故事越来越神奇。尽管业界颇多微词,但从之后进行的业务分拆看,“联想局”正在重构,如能藉此把握住移动领域快速增长的机会,这钱似乎也不会打水漂。
但是另一桩生意却被打上更大的问号。即中国平安将以1.5亿元冠名中超联赛,要知道,此前万达集团每年冠名中超的费用为6500万,3年才花了1.95亿。平安如此大手笔,难道中超真的升值了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正在悄悄起变化。
客观而论,2009年伊始的足坛“反赌打黑”系列案,使中超几乎成了假球、黑哨、腐败的代名词,之后中超品牌价值一落千丈,国足成绩也跌入历史低点。回头看,万达在 2011年开始冠名,堪称一次聪明的商业抄底。
但是如果一直戴有色眼镜看待中国足球,显然有失公允,因为走不出过往,我们就会忽略身边正在发生的积极变化,即中超正试图“凤凰涅?”的种种努力。
就像中国的改革事业一样,再难也要推进下去,中国足球概莫能外。笔者以为恒大俱乐部扮演了“拐点”的角色,去年在亚冠联赛中的出色表现,一定意义上重新聚拢了国内消散殆尽的“足球人气”。试问,当人们对一支俱乐部球队的关注,就像当年对国家队一样,那么这种行为本身是否表明,我们身边关注中国足球的那腔热情一直都在?只不过以往太过伤心,颇类鲁迅对阿Q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当然,对恒大集团大资金、大投入的运作模式业界也有不同看法。但笔者认为,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恒大提振了中国球市,也让各路英雄看到了中超有待重新发掘和重塑的商业价值。
就像股票一样,起起落落总需要一个好故事。中超要升值,必须有一个崭新的叙事结构。这有点儿像马年春晚,冯小刚(微博)以电影的手法对春晚进行了重新剪辑,和哈文相较,他有更多的电影脚本,更会讲故事,也就确保了春晚不乏卖点。
再回到中超联赛,众所周知,重新打造中国足球故事的主角已落定,这个人就是蔡振华。他出任中国足协主席最大的悬念是能否以小球的成功带动大球的崛起。答案还有待时间去写就。最值得关注的是,在索契冬奥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中国体育代表团时对足球的处境也予以关注,对蔡振华提出了四个字:拭目以待。
显然,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过程,大球不能旁落,而作为第一运动的足球,更是备受关注。那么,作为试金石,中超联赛可能最先被整饬和锤炼。在这一语境下,无论是蔡振华再次书写传奇经历,还是中超变革自身的迫切,都将促成中超转入“励志时段”,有望在赛制、管理、纪律、球员培训等各环节呈现新气象,而所有这些变化都会直接带动中超品牌升值。从这个角度分析,中国平安这次不是花了大钱,而是捡了个大便宜。
有数据显示,中超公司收入自2009年开始不景气。2013年,情况开始好转,当年收入达到3.7亿,几乎比2012年增长了一倍。市场讲究预期,种种迹象表明,中国足球产业正处于回暖期,并将因为各种正能量的介入,在未来几年不断升温,获得史无前例的发展机缘。在这个时候将自己的品牌植入中超联赛,将获得巨大增值空间。据说,平安冠名后还将引入国外一种崭新的足球彩票,那么,这桩生意可就不单纯是划算,而是巨超值了。
当然,说破了嘴皮,中超升值最终还要看联赛质量。这就需要蔡振华们敢于担当,借改革东风,勇于出招,在足球领域深耕细作,培养出更多优秀本土球员,涵养出中国足球如乒乓球般顽强、团结、拼搏、向上的新气质。唯此,中国足球和足球产业才有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