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1月24日网讯】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城镇化加速、以及消费升级的迫切使中国消费者对各类汽车产品的需求持续呈刚性增长。汽车产销量从2009首次超过美国后就一直保持着“全球第一”的宝座,然而在全球车企享受中国车市增长饕餮盛宴时,中国汽车品牌却仍旧生存艰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新近出炉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汽车总销量达2198.41万辆,同比增长13.9%,已连续五年蝉联全球第一。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22.20万辆,同比增长11.4%,但在乘用车销售总量中的占比下降1.6个百分点,继续呈现下降趋势。
但与此同时,国外品牌中的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占比分别为18.8%、16.4%、12.4%、8.8%和3.1%,市场份额与上年比较,除日系微弱下降外,其余各系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美系增长最为明显。
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行业研究员李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市场生存艰难的原因首先是外资、合资品牌挤占市场,随着一二线城市市场容量日趋饱和,车企将新的增长点转移到了三四线城市。从2011年起,宝马、奥迪、上海大众、本田等外资合资车企将业务迅速扩张到了三四线城市,占据了市场;其次是2013年出台的汽车限购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主品牌的正常发展;最重要的是车企对品牌形象和售后服务的轻视,我国自主汽车品牌在价格方面是非常有优势的,但由于不注重品牌形象的培养和售后服务的完善很难吸引消费者购买。
众所周知,我国汽车市场大部分由合资品牌控制,自2006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累计推出了上百款自主品牌车型,但大多自主品牌都被与低端产品画上等号,没有创造出知名的国际品牌,始终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品牌价值无法与外、合资品牌抗衡。
有专家也指出,自主品牌弱是影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因。
那么,中国汽车品牌该如何发展强大,提升自身含金量呢?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表示,在汽车市场增长放缓之时,弱势品牌要实现销量、品牌同步增长的目标已属不易,即便在乐观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技术创新,也很难指望依靠一两款车型的热销摘掉弱势品牌的帽子,所以改变迫在眉睫。
李彬则建议,政府要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大力推动产业战略重组,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为汽车企业发展营造有序的市场环境。而企业则要建立汽车产业自主创新体系,提高自主技术研发能力;实行自主品牌战略,树立自主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巩固国内市场,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