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10月14日网讯】10月11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曝光河北武邑县公安局有关工作人员刁难办事群众和报道小狄在江苏丰县行政服务中及丰县工商局大沙河分局往返11次办理营业执照与法人执照的问题后,衡水市委市委书记李谦、市长杨慧及市领导戴国华、韩立群、程蔚青连夜赶赴武邑县现场办公,研究处置意见。江苏丰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连夜召开专题会议,10余名责任人被处分。
被曝光的两地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置,可谓是“兵贵神速”,不但市委、县委主要领导“出面处置”,而且还都是“连夜处置”,足见其对《焦点访谈》报道的重视程度。
不出所料的是,就在次日(10月12日)晚央视《焦点访谈》节目开头,即播出节目反馈,与白天网络媒体所报道的内容完全一致,都强调了地方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和连夜处置等关键字眼。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反馈信息都是两地宣传部门“上报”的结果,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两份反馈信息极有可能就是连夜发往网络媒体和央视《焦点访谈》节目的,否则,网络媒体不可能在次日中午就报道出来。
涉事的两地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闻过则改,不加袒护和辩护,我们当然应该予以肯定。只是面对“连夜处置”,我们总觉得有点“相煎何太急”的意味。“连夜处置”,可以理解因为报道是当晚播出的,所以一看到报道后即加以重视查处,但由宣传部们“连夜(或火速)上报”,则显得过于急躁,其危机公关的色彩太浓,痕迹凸显。尽管网络和央视都在次日给予了“采纳性报道”,但反而暴露出两地官员所谓虚心接受批评的功利心态。
被批评曝光了,尤其是被央视曝光了,涉及的地方不可能无动于衷,但屡屡出现连夜或火速处置的结果,不得不令人对类似严肃查处的诚意表示怀疑。首先,出现被曝光的事件往往不是个别,也非突发,甚至就是当地群众司空见惯、怨声载道的方面,如果当地平时就加以重视群众的诉求或意见,就无需心急火燎地“连夜处置”,并摆脱尽快掩盖日常管理不善的嫌疑。其次,类似无视群众利益的行为,绝非一日之“功”,越是“连夜处置”,越加说明当地政府对其危害性和严重性认识不足,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必然也是仓促的草率的,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自然也难以做到标本兼治和长效管理了。
应该说,媒体在批评了地方上的问题后,很是希望涉及的地方党政领导能够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进而坦诚地纠正错误,彻底地解决问题,最好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根本的是真正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落实在工作的方方面面,真心实意地转变作风,切实增强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但类似“连夜处置”之举,最好还是可以做,但不必急于“表功”,甚至作为危机公关的“杀手锏”。作为媒体,我们也希望对类似“连夜处置责任人”的做法,保持起码的警惕,不妨假以时日地予以观察和核实,防止被曝光的地方“丧失当成喜事办”,被批评反出名,那种所谓的雷厉风行、闻过则改,是需要经过时间和群众检验的,媒体最好不要对他们的“表功”之举急于给予“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