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10月10日网讯】德国大众汽车9月25日表示,其旗下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在中国佛山的新工厂已经落成。这是一汽-大众在中国的第三个生产厂。该厂一期年产能为30万辆,中期内产能将增长一倍。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则已经将其触角延伸到了新疆,很快将在中国拥有5个制造基地。
在全球竞争越来越充分的汽车市场里,合资品牌汽车的价格将被普通大众接受。自主品牌汽车经过多年的价格战后,利润再压缩的空间也越来越有限,价格战已经不再是自主品牌汽车竞争和抢占市场的最优手段。
那自主汽车该如何发展?本刊记者为此专访了同济大学校长助理、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他指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应该找准定位,充分在差异化上下工夫,做好品牌塑造工作才能立足于将来。
切忌崇洋媚外
CEI:9月10日在上海嘉安公路发生了一起荣威轿车追尾的交通事故。有观点认为是荣威车身钢板太薄造成其损毁严重。你对此如何评价?
余卓平:这就像我们当年议论日本车一样。日本车曾经出过几起交通事故,撞了以后中间断了,大家也猜测是不是钢板薄的缘故。这其实是一个认识误区,车身结构肯定是要符合碰撞安全指标的。比如观致3获得了欧洲的Euro-NCAP碰撞测试五星安全指标,这是中国汽车的最高安全系数,但其他车的安全指标也都有4星的水平。
如果真是撞得那么严重,戴安娜也会被撞死。她乘坐的还是奔驰呢。但英国人不是议论车的问题。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一旦出了交通事故,不少人首先怀疑的就是车的问题。
这就是文化。在带着有色眼镜看自主品牌汽车的前提下,自主品牌汽车就容易被以偏概全全盘否定。所以,我们现在想,对于自主品牌汽车,政府官员能不能多去坐一坐,而且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现在有些官员就是带着有色眼镜在贬低它,大家都以自己开进口车、合资品牌车为荣。
另外,汽车企业也要努力降低出厂汽车的故障率。现在是1%的故障率,能不能提高到三百分之一,再提高到五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上走。其次,能不能给自己不断增加压力,在故障率没有提高时,能不能用贴心服务来让消费者放心?
韩国是中国汽车工业学习的榜样。在韩国很少看到外国车。但没人提要求,政府不会跟老百姓说不能买外国车。当然,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太小家子气。不过,中国文化是在塑造外国汽车品牌,而且是不知不觉地引导外国文化。
CEI:我觉得荣威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很多人尤其是管理层都是从合资品牌如上海通用过去的,有着很丰富的生产和管理经验。
余卓平:所以说荣威的管理制度要比一般的自主品牌车企做得更严格。不管是上海通用,还是上海大众,因为他们是靠上海大众起家的,他们的管理人员基本上从这套合资体系发展起来以后,都有一些经验,但我认为还是不够。
在上海大众或者上海通用参与生产汽车的中国人,如果到自主品牌汽车的上汽乘用车公司能够顶替合资品牌中外国人的角色,那自主品牌汽车就还要比现在更好。可惜还做不到。很明显,上汽集团(13.90, 0.30, 2.21%)这三个企业的管理,两个合资品牌都比自主品牌好。如果说这两个合资品牌把外国人都撤走,估计合资品牌的质量体系会跟自主品牌的差不多。
必须有自己的主力车型
CEI:除了文化因素,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可以从日韩借鉴什么?
余卓平:日本人在亚洲是做事比较接近德国人的严谨风格。生活中跟你很客气,但在工作中不会跟你客气,不拐弯,这是优点。缺点是,日本人的原始创新精神不足,但日本人会把产品做到最好,做到极致。
韩国跟日本文化也很接近,毕竟日本曾经统治韩国多年。另外,韩国人骨子里有一种怕人看不起自己的意识,所以,他们拼命地要做好,这种精神对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韩国人最成功的一个因素就是对质量追求到极致。
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地把自己国家的汽车工业发展起来了。如果中国的哪家汽车企业也能这样做的话,那肯定能做好。合资品牌用一年时间,自主品牌用三年时间还做不好一样的汽车?如果做就把质量把住。所谓质量把住就是不让那一小部分问题车走出车间。德国人的品牌就是这样日积月累做起来的。
自主品牌汽车中也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比如长城汽车[微博](51.73, -0.77, -1.47%),他的SUV做得很好,但是他要做轿车了,摊子一铺大也可能做不好。长城汽车当下的任务还是先把SUV做好,然后再去介入其他领域。在还没有做到很好之前,先不要轻易去做其他产品,会把能力分散。
自主品牌汽车一定要定位好自己的主力车型,现在大家都想:这个市场做不好就进入其他市场试试。对于上汽来说,如果能够把荣威550做到年销售量达到30万辆,那效果肯定不是现在这样。现在只是做到十几万辆,又生产W5,结果几款车型都不怎么赚钱。
CEI:很多人抱怨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大环境不好,你对此怎么看?
余卓平:大环境不好,那为什么合资品牌能做得好?资源就摆在这里,为什么大众做得好,为什么通用做得好。市场是需要汽车的,只有做得好市场才接受。因此,自主品牌汽车要创一些新观念出来,像荣威550原来打数字化的旗帜,但现在来看,创新力度还是不够。还是没有体现出来与其他车型的不一样,尽管比一般的自主汽车好一点。宝马追求的就是动力性,追求的是一脚油门,开宝马车跟其他车的区别就是从起步到100公里/小时速度用的时间很短。而奔驰追求的是四平八稳,所以噪声问题在奔驰会比宝马重视得多。
长城本来做SUV,目前大家认为长城汽车是做得比较成功的。但现在国内的汽车企业普遍考虑在全系列车型都涉及,但我认为一个汽车企业还是要有一个很主力的车型,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到主力车型上。
正面的例子有上汽通用五菱,在微型车市场做到了年销售100多万辆,谁敢说上汽通用五菱没有利润可赚?与上汽通用五菱不同的是奇瑞汽车,如果奇瑞汽车踏踏实实地把QQ做好,能做到年销售100万辆的话,利润肯定比现在高,而且也会奠定它在中国汽车工业里的地位,谁也推不倒他。但奇瑞汽车面临的问题是摊子铺得太大,结果这个品牌也受损,那个品牌也没多好。
CEI:你认为荣威下一步的发展战略何在?
余卓平:荣威550是挺好的,现在又出来个350,但我认为还是应该以550为主。最早出来的时候是打数字化,双离合器也是刚出来,现在上汽集团在打造一个共平台,这个共平台可以延伸出不止一款车型。
所谓的共平台,就是看得见的都是有特色的,看不见的可能是一样的。比如大众的朗逸,桑塔纳和斯柯达是一个共平台里生产出来的,上汽集团现在也按照这个模式打造自己的主力平台。这个主力共平台打造好以后,应该说对荣威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