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8月3日网讯】虽然不少本土一线化妆品品牌都自称定位高端,但它们并没有被真正地当做高端对待过。因为在国内一线城市的高档百货商场并没有它们的位置,而它们在百货专柜渠道的份额也非常有限。
多年以来,大城市化妆品市场80%以上的份额在国际品牌手上,而本土品牌的销售主要依托二三线城市的化妆品专营店渠道。数据显示,有一定市场知名度的本土品牌80%的销售在这一渠道完成,中小品牌几乎100%在专营店销售。之前国际品牌对专营店渠道的不重视给本土品牌可乘之机,但如今欧莱雅、宝洁、资生堂等都携品牌、资本等高调进入这一渠道,让本土品牌在这一渠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面对专营店渠道的成长瓶颈,不少本土一线品牌都采取了多渠道拓展的方式。以珀莱雅为例,公司规划以多品牌、多品类、多渠道全面覆盖市场,在现有的专营店基础上,开始尝试进入百货商场、超市等外资品牌的优势渠道。而丸美的渠道也包括化妆品专营店、百货专柜和美容院以及互联网授权店等四种。
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本土品牌上攻百货专柜渠道并非易事。一方面,有些本土品牌的产品定位、定价以及品牌形象等还没有达到百货专柜品牌的层面;另一方面,即使有些本土品牌进入了这一渠道,其销售额也可能达不到专柜的要求,从而黯然退场。
对于上述突围难题,丸美CEO孙怀庆称:在丸美公司的品牌金字塔结构中,定位于高端的、与国际一线品牌可以同台竞技的品牌还要靠收购来实现。这其实意味着:背后虽有LVMH集团的资源支持,丸美公司也没有打算将丸美升级成国际顶级品牌。而对于国内其他本土品牌来说,要想实现品牌、渠道的升级,并有机会与国际品牌同台竞争,将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
来源:中国经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