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7月29日网讯】一边是人气暴涨、能经营到凌晨两三点的大排档、串店,一边却是生意冷冷清清、亏本经营的大酒店,这就是目前沈阳餐饮业的现状。
据省服务业委对省内45家高端餐饮企业调查显示,上半年营业额同比平均下降30%以上。这些高端饭店普遍客流量减少、包房预订率下降、高端食材滞销。其中,有15家企业被迫进行了裁员,还有4家酒店已关闭部分包房和楼层,有两家酒店经营困难,现已停业。一些餐饮企业打破了原有晚上十点关门的规矩,夜间加长营业时间招揽“夜猫子”,甚至将一些餐桌也摆到了外面,就是专门接待吃夜宵、聚餐、纳凉的顾客,这一现象的出现和季节有直接关系,也是一些饭店的自救办法。
这些酒店成了大排档中的“贵族”,其推出的宵夜晚茶,并非生猛海鲜或高档大菜,而多是排档特色小吃。“排档上什么好卖,我们就卖什么。当然,我们的优势是品质和服务。”一家酒店的老板告诉记者,虽然是今夏才加入这一市场,但迎合大排档族口味,是他们进军夜宵市场的主要手段。
“不过,现在沈阳大排档的复制性很强,没有独特的风格。目前,人们对这样的消费模式还比较热衷,即使还有很多不如意,因为有热度还可以接受,可是一旦热度减退,就会暴露出跟风造成的千篇一律的缺点。”沈阳工业大学的教师赵巍表示,比如这段时间烤虾风行,几乎所有大排档就都会上,同质化较为严重。
赵老师认为,大排档这一产业未来要想做好,首先要做的就是接地气,最好是与本土餐饮企业习惯实施有机的结合。今后的“草根排档”必然要向品牌化发展,要提高特色性。“得有全盘布局的概念和方便复制的管理模式,每个店面的口味、菜品、卫生全部采用统一标准,让人吃的就是个品牌效应。”另外,把大排档发展成产业,还要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比如说建立大排档一条街,形成集群性餐饮模式,想必以后的大排档市场会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