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7月20日网讯】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国汽车品牌,是每个中国汽车人、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更是共和国汽车工业“长子”一汽努力奋斗的目标。一汽目前已经具备了对核心技术的一定研发能力(见探访一汽?观察篇:一汽有正向自主开发吗?>>> ),已经抓住了打造品牌链条上的最关键点,然而这并不代表全部。著名汽车评论员何仑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与是否是“自主研发”相比,消费者是不是喜欢且能不能卖好更重要。也就是说汽车毕竟是要去卖的,能够将正向研发的先进技术转化为市场实际需求、实际销量,才能完成品牌打造的全过程。
最为现实的例子是,一汽“不惜重金打造”的欧朗市场败北。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联席会统计数据显示,一汽欧朗品牌2012年共计销售6154辆,期末库存3085辆。在经销商店面已经处于无人问津、被搁置一角的境地。中国一汽技术中心主任李骏博士坦言,欧朗的问题在于开发设想与实际客户需求存在偏差。而这也侧面说明了一汽在打造品牌过程中遇到的麻烦,笔者拙以为一汽至少还有两大方面能力有待加强。
造型设计上,一汽需要一个灵魂人物
一个造型设计师可以改变一个品牌吗?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必须要讲讲起亚与其总裁、设计总监彼得?希瑞尔。正是彼得?希瑞尔五年的蛰伏陆续推出了秀尔、福瑞迪、K2、K5、智跑等等让人印象深刻的车型,将一个平庸的品牌变成一个个性鲜明的品牌。在起亚与现代同集团同平台情况下,绝大一部分消费者选择起亚是为了其漂亮的外形买单。而正如彼得?希瑞尔所说,“可以让人只看一眼就掏出钱包,而不去考虑价格,就像宝马Mini或奥迪TT。起亚应该从思维里的‘物有所值’品牌进化为有‘设计价值’的品牌。”同时彼得?希瑞尔还确定了起亚的产品都具有相同的家族基因,“让人们第一眼就能认出是起亚车。”——将设计价值化以及家族基因化,是彼得?希瑞尔带给起亚的两大变化。同时去年底,起亚任命设计总监彼得·希瑞尔为公司史上首位外籍总裁,足见他个人对品牌的影响力和重要性。
而反观一汽旗下的欧朗、奔腾、红旗,忽略负面评价不提,人们对其外观、内饰的正面评价也就仅限于沉稳、大气之类云云,丝毫没有给人“惊艳”、印象深刻之感。而事实上,相比于起亚过于年轻的品牌历史而言,一汽有着丰富的品牌内涵,有着鲜明的品牌定位,毕竟一汽是中国汽车独一无二的代表。然而如何将中国元素与目标消费者的审美需求相连接,继而如何形成独特的家族设计基因,一汽确实需要一位设计灵魂人物领衔。
目前一汽欧朗的设计由帕拉莫操刀,奔腾、红旗的设计团队有乔治亚罗的身影,虽然都是世界级响当当的设计师,但是由于采取的是聘请设计公司的模式,因此难免会造成商业气息过浓,设计师缺少蛰伏沉淀,不能够对中国文化有极为深刻的理解、消化、吸收。而设计出的车型大都四平八稳、无功无过,没有自己的设计基因,属于一汽特有的家族化特性更是无从谈起。
因此改变现有的设计模式,寻找一位能够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又深谙商业运作规律的灵魂设计师,是一汽的当务之急。为过硬的自主技术,披挂上一个讨人喜欢的“外壳”,相信到那时一汽一定会比“样子货”们更有市场竞争力。
市场营销上,一汽需要一个战略布局
其实当一汽掌握了核心技术,品质工艺比肩奥迪、丰田等合资伙伴,有了自己特有的造型设计时,收获销量自然是顺理成章。然而如何将中国品牌卖出大“价值”,却是需要大智慧、大布局。
奔腾与红旗未来如何区别定位?当一汽宣布红旗未来将主攻私人市场时,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很意外,但是仔细琢磨如果红旗要想长足发展,确实公务车市场只能算是一个宣传跳板,在私人市场的销量成功才算是品牌真正的成功。然而,同样定位偏商务形象的奔腾和红旗如何不相互掣肘?如何找到各自的目标人群?在同店维修保养的现实情况下,如何为消费者树立信心?红旗品牌推广如何将政府高端公务用车形象用足用好?这些问题都应该提前预判,相关战略应该提前布局,以免日后陷入同门相争的境地。
李骏博士有一个观点笔者非常赞同,“自主汽车不是卖便宜了就发展了。”如何让中国汽车品牌高科技、高品质形象深入人心,确实是门学问,而这不是靠简单高投入就能解决的。比如欧朗采用的是群星代言战略,为的是树立时尚、动感的品牌形象。然而实际效果却难以恭维,记者采访了几个80后车主,其对欧朗的品牌知晓度非常低,更勿论对其品牌内涵的认知了。因此如何全方位诠释品牌文化,深刻影响消费群体,将是一汽集团以及欧朗、奔腾、红旗三个品牌共同需要面临的战略选择。
新华车评:
我国汽车市场的放开,一方面创造了惊人的销售数据,另一方面也催生出一大批“新”汽车品牌。从最初民营企业主导的草根品牌,到后来实力雄厚的国字号品牌,再到如今大热的合资自主品牌,让人眼花缭乱。从横向对比角度看,在国际汽车巨头日益重视中国市场的今天,民族品牌面临的竞争形势将更加严峻。从纵向发展角度看,中国汽车品牌由多变少、由杂变精是个历史必然,或联合结盟、或兼并重组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会是常态。
那么哪个品牌最终能脱颖而出、成为世界级汽车品牌?谁能成为代表中国的汽车品牌?“一汽”则是最有力的角逐者之一。浓厚企业文化积淀、雄厚资金保障、丰富合资企业管理经验以及多维度人才储备等等,遍观国内车企,一汽拥有最优良的先决条件。
正如李骏博士所言,“看品牌发展,不能看一时表现,应该看它的理念、看它的核心竞争力。”一汽掌握着一些关键的技术,具有非常大的爆发潜力,然而如何将好技术包装好、营销好,“叫好又叫座”,是一汽第四次创业、创立品牌的攻坚重点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