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7月11日网讯】近来,自主品牌屡见被贴上“两极分化”、“冰火两重天”等标签。上上周,《佛山汽车》关注了佛山的公务车改革,记者采访得出的结论就是,仅小部分自主品牌享受了公务车改革的恩惠,增量超过了20%,但大多数自主品牌并没有均沾雨露,在最新一轮的公务车改革中,佛山自主品牌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无独有偶,中汽协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销量排名前十的自主车企中,除奇瑞之外的9家企业销量增速都高于14.5%的行业平均增速,这预示着前十名之后的自主车企,多数增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呈两极分化之势。
有句话说:只有退潮之时,才知道谁在裸泳。对于当下的自主品牌来说,要知道谁在裸泳,何须等到退潮。近来,自主品牌在公务车改革方面,传来一系列利好,比如外交部部长王毅将换乘红旗H 7轿车,某某车型获得公务车大订单……但是,从中受益的,却总是“熟面孔”。另外,从全国销量上讲,能够领衔主演的,也总是那几个熟悉的品牌。虽然客观地讲,自主品牌阵营中有数家企业已经具备相当竞争力,市场规模也在逐年攀升。但有句广告语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自主品牌要集体登上新台阶,路还很远。
在政府利好政策未退潮之时,尚且如此,一旦政策退潮,扶持缺失,自主品牌又将如何自我纾困,这是摆在所有自主品牌面前的一道共同难题,另外,在合资企业的强大攻势面前,自主品牌如何抢夺生存空间,同样值得重视。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不断得到巩固,产品的品牌和品质慢慢深入人心,综合竞争优势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阻滞了自主品牌向中高端市场挺进,而且还因为产品线的下探,进一步挤压独立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
笔者认为,近年来,自主品牌虽然在产品质量和生产上,已经取得一些明显的进步,但其品牌和科技研发实力,仍然未能牢牢赢得消费者信心,可以说,技术始终是束缚自主品牌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技术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对于自主品牌来说,目前关键是要注意调整战略,不能一味追求高规模高格调,要将重心回归到技术及其研发上来,改变粗放式的产品投放,走精品战略,通过为消费者提供实力派的产品,逐渐建立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认同感和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