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6月20日网讯】合资车企的本土化策略,并非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丰田去年底就开始动作,将“丰田中国”更名“中国丰田”,这被视为其加快本土化的策略之一。年初,奥迪亚洲研发中心花落北京,再到本田新发布的本土化“宣言”,无不揭示着中国黄金般车市背后,汽车巨头之间的角逐。
此前所谓本土化,更多指的是生产、销售在国内完成,而研发及核心零部件供应仍然依赖海外输入,部分车型甚至就是进口部件的国内CKD组装。表面看来,虽然有越来越多的“全球同步”车型面市,但这种上游关键研发环节的缺位,显然不利于中国汽车整体研发实力的提升。
另外,由于设计研发“不接地气”,与市场需求背离,也使得部分车型在导入后“水土不服”,销售不振。至于合资车企推自主品牌,将陈旧平台、过时技术换身马甲的“伪本土化”,则更显得诚意不足。
这次本田中国所推行的“完全本土化”,其最大亮点在于将触角延伸到研发及零部件采购等上游领域,让产品从规划之初就因地制宜。更值得期许的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专享”,这种专为中国市场造车的诚意,国人肯定是欢迎的!
来源: 重庆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