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6月9日网讯】2000年中国空调品牌大约400家,而2003年下降到140家左右;2004年,市场主要活跃品牌仅为50家左右。2007年,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且呈现出向排行前列品牌倾斜的态势;2012年消费者集中购买的空调品牌不到10家。这一数据的背后,不仅折射出了空调竞争的惨烈,更显示出经过大浪淘沙后,空调行业寡头垄断的竞争态势已然形成。
多年来持续不断的价格战,使所有空调厂商都受到了较大冲击。价格战使消费者享受着低价实惠,也使各厂商的命运频生变数,真正意义的行业重组在2003年表现得尤为突出。当年,以格力、海尔、美的为代表的主流厂商,凭借规模、质量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进一步奠定了行业主导地位。相形之下,众多“三八工厂”(3月份开工、8月份停产)、杂牌空调的生存空间却越来越小,正逐步淡出消费者的视线。一方面,这些产品欠缺核心竞争力,品牌号召力也不强,且营销投入全然不能与巨头们相提并论,只得依赖低价策略进行“偷袭”;另一方面,一线主流厂商不惧价格战,反而凭借强大的生产规模和资金后盾,在价格战中占据主动,给二三线品牌施加了强大压力。在此情况下,过去人们耳熟能详的诸多品牌空调接二连三地吃败仗,市场份额萎缩、再萎缩,其中一些甚至黯然退出。
到了2011年以后,格力、海尔、美的三大空调巨头已牢牢控制了国内七成以上市场,至此,中国空调行业历经10年春秋大战,形成了寡头垄断的格局。
来源:深圳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