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4月27日网讯】上海车展前后一系列自主品牌中高级车上市发布,中国车企开始向利润丰厚的中高级车市场集体进攻。
而在十年前,吉利推出了一款技术含量和市场并不好的美人豹,长安此时还在微车领域中冲锋陷阵,自主品牌轿车尚在规划中。
然而,十年来的自主品牌车企的不懈努力,依托拿来主义、整合资源两条主要路径,中国车企在轿车开发领域拥有了一席之地。
拿来主义
4月6日,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在博鳌亚洲论坛“汽车产业的开放与融合”圆桌论坛上表示,“现在上汽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已经超过了合资企业目前的产业化水平。但汽车自主品牌在总量上超过合资企业品牌,要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胡茂元深知对于自主品牌开发的艰难程度,因此从开发自主品牌的选择上选择了一条颇为取巧的路径:拿来主义。
依托与通用、大众的合资合作,上汽集团成为中国汽车业利润最为丰厚的企业。有钱是上汽的优势,自主技术却是劣势。意识到自主品牌技术的落后,上汽集团从2004年开始实施了一系列大手笔的收购行动,意图通过收购来换取技术。
2004年12月,上汽与罗孚达成协议,以6700万英镑购入罗孚75、25两款车型和全系列发动机的知识产权。2005年7月,南汽以5300万英镑收购了罗孚和发动机生产分部。收购清单包括MG和奥思丁品牌、四个整车平台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三个系列发动机、一整套先进的发动机研发设施。2007年12月,上汽以20.95亿元现金和上海汽车3.2亿股股份,收购了跃进集团(即南汽)的全部汽车业务。
基于这些收购,上汽集团终于具备自主品牌的开发能力,并形成了完成的开发计划。根据收购而来的MG的四个整车平台,上汽与南汽推出“荣威”(R oewe)和“名爵”两个自主品牌,并以车型平台和发动机系列归类生产。
目前,上汽集团已经拥有3000多人的技术中心,进行包括底盘、动力总成、新能源系统、电动转向等在内的核心技术的研发。
在强大的技术支持下,上汽自主品牌轿车近年来保持了高速增长。从2007年到2012年,上汽集团自主品牌的增速分别为1.95%、80.4%、155.63%、77.74%、5%、23.45%。数据显示,2012年,上汽集团自主品牌轿车年销售已经突破20万辆。
整合资源
而在上汽、广汽等集团纷纷采取拿来主义之时,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则只能够选择一条整合资源的路径。
这条整合资源的路径,现在也已经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吉利汽车作为民企,初创期间,受到国家政策限制,同时也由于自身的实力较弱,无缘与跨国汽车企业结下姻缘。一开始,吉利挤进汽车业之后,只能依靠仿制来开发车型。但是,此时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已经意识到在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突破的重要性,因此投入了大量资源开发发动机等核心技术。
到了2006年,华晨汽车副总裁赵福全博士加入吉利汽车后,吉利的研发出现了飞跃。目前,吉利汽车研究院已经拥有了数千人的规模。赵福全表示,吉利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与世界接轨,适合中国国情,具有吉利特色”的技术体系,造血功能已经形成,同时企业也制定了一个清晰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里面包括我们的技术战略、品牌战略,也包括企业的产品定位。他说,从这些角度来说,应该说吉利在技术研发上目前做得比较务实,思路也是清晰的。最终目的就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做百年老店。
基于与国际接轨,吉利汽车在自主研发取得大量的专利技术之外,也积极展开了海外资源的收购和整合。目前,吉利与沃尔沃已经形成技术合作协议,并且在收购英国锰铜和澳大利亚DSI等整车和变速器公司之后,将这些企业拥有的技术为我所用。目前,吉利在中高级车研发、发动机、变速器上都站在国内自主品牌车企的第一线。
同样的,长安汽车运用的也是颇为典型的整合资源的路径。长安汽车基于微车研发上的积累,逐步迈入到自主品牌轿车的研发。长安汽车总裁张宝林表示,“五国九地”跨国研发平台将国内外的研发精英结合在了一起。而他们运用自身的研发实力搭建了新的平台,并推出好的产品。“五国九地”是指长安汽车在中国、美国、日本、意大利、英国等五个国家,重庆、南京等九地建立相应的研发中心,形成了24小时不间断的自主研发体系。
张宝林用一些数据来印证这一点。截至2012年6月,长安汽车累计申请专利5223件,平均每天申请3项专利。而且目前长安汽车已经掌握了世界公认的汽车领域286项核心技术中的262项,在NVH、碰撞安全、节油技术三大领域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据悉,目前长安汽车每年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的4.5%以上。近三年来,已累计投入200亿元加强研发手段、研发能力的建设。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的科研开发实力,位居中国汽车行业第一,拥有NVH、混合动力等国家级实验室,涵盖了除风洞之外的所有试验领域。此外,斥资10亿元建设的中国西部第一个综合试车场也将于今年底落成。
这些资源的整合,从而让昔日微车企业的长安汽车逐渐在自主品牌轿车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2012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轿车销售达到了23万辆,实现增长13%。
此外,奇瑞、长城等车企也是采取了整合资源的路径。例如长城汽车在立足自主研发之外,也加大了与海外研发机构的合作,使产品的外形、安全、环保、节能、舒适等方面,始终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
尽管上汽、奇瑞,吉利、长安等车企都在自主品牌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相对于跨国车企而言还有不小的差距。全国乘用车协会秘书长饶达表示:“2013年,汽车市场竞争会进一步加剧,差异化的竞争态势下将促使企业提高汽车性能和电子技术,这种情况也会加速企业的分化,自主品牌的发展任重道远。”
来源:中国经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