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4月22日网讯】记者获悉,包括奇瑞捷豹路虎、东风雷诺等新成立和即将成立的合资公司在内,合资自主品牌已经在规划之中。同时,在政府的大力坚持下,合资自主更是成为项目审批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资自主项目受到了包括自主品牌汽车公司在内的诸多质疑。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合资自主实质是引入了合资品牌过时的平台和技术,从发展角度来看,合资自主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主要是为合资品牌打开低端市场服务。
但在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朱福寿看来,合资自主不仅不是“伪自主”,更是快速提高自主品牌核心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系统再造的方式,构筑一个全新的价值链,建立包括市场研究、研发供应链、制造、营销在内的整车开发系统,这是合资自主最大的益处。
合资自主蔚然成风
2010年,广汽本田自主品牌理念在当年广州车展上亮相。从2008年发布“理念”品牌之日起,广汽本田合资自主就一直是舆论持续关注的热点。
汽车工业实施合资模式30年来,最常被诟病的一点就是用市场没换来技术、没换来话语权和研发主导权。不但如此,将过时产品“改头换面”,摇身变为合资自主新车,抢占自主品牌低端车市场份额,是业内诟病合资自主的焦点。
即便如此,合资自主3年来却逐渐蔚然成风。包括广汽本田、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日产、东风本田、广汽丰田、长安福特、北京现代均已建立或计划发布合资自主品牌。
在4月21日开始的上海车展上,全新理念S1将首次亮相,并在5月份上市销售。全新理念S1是基于理念S1的中期改款车型,新车在外观、内饰、配置方面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动和提升。
上汽通用五菱日前也表示,该公司将在2014年推出合资自主品牌宝骏630的两厢版,随后还会推出宝骏品牌的MPV以及SUV车型。
就连国产项目刚刚敲定的沃尔沃,也申报了合资自主计划。沃尔沃国产项目申报材料中,明确表示主要从事乘用车的生产,产品来自VCC最新研发设计的Y555/Y556系列轿车、V316SUV和自主品牌MPV。
相关职能部门推动是合资公司纷纷上马合资自主项目的最初动力。根据2010年修订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到2015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要占国内市场50%,其中自主品牌轿车要占到40%的目标”。有消息称,相关部委内部规定,合资车企要实现异地建厂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要有新能源车规划,二是要设立合资自主品牌,否则新建项目不会给予审批通过。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曾表示要重点发展合资自主,“如果担心民族品牌生存而拒绝合资自主,当初就不该让外资进入中国。”
自主开发新路径
对于发展合资自主,虽然业内质疑声颇多,但东风汽车前副总经理周文杰却异常坚定。
“简单地拿一个车型去满足高速成长的市场,和用换型新车去打市场,但在供应链搭建、合资公司技术能力上并没有实质变化,这是一个策略性举措。东风集团不主张这种策略性举措,我们希望做战略性举措。战略性举措在于从产品和技术来源上大幅度拉升合资公司能力,由中国本土工程师为主做产品研发和工程开发。”周文杰表示。
此外,虽然中国对外资整车厂进入中国有合资规定,但对外资零部件公司在华设厂却没有相关要求。这导致合资汽车公司出现“空心化”趋势:虽然参与整车制造,但核心零部件制造和采购却由外方控制,本土企业依然没有建立起乘用车制造的“土壤”。从零部件做起,获取基础能力将是汽车制造的基石所在。
“合资品牌常因为要同步开发,本土供应商即使表现最好,也只能做第二级或者第三级,很难变成战略供应商。如果我们从重建和优化供应链考虑,将是另外一个结果。”周文杰说。
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更加明确地表达了对合资自主的支持。去年9月,东风日产合资自主品牌启辰R50上市之夜,朱福寿表示:“我想发改委、工信部至今对于合资自主提出一些政策性支持的想法,我是赞同的。”
朱福寿进一步解释说,启辰R50、D50如果不挂上自主品牌,价格也许可以多卖3000~5000元,短期划算。但长期来看,如果中国政府把合资企业的自主能量排除在外,无疑成为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纯粹和长期占有的最大利好。“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合资自主过程里让我们中国人、我们东风的研发人员去参与商品的企划概念到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我们对商品的理解能力、对客户的理解能力、对市场的解读能力?我觉得我们应该倡导。”朱福寿说。
事实上,虽然启辰R50原型为日产骐达,但在实际开发中,从商品的概念提出到商品的开发、制造采购流程的确定,都是由东风日产研发部门操刀完成。另一家合资汽车公司高层在转述国家主管部门意见时,作出了类似的表达。
“在谈合资企业搞自主时,国家发改委的一位副司长曾表示:希望合资企业能够建立自主品牌。只有这样,中方才能在价值链上占据高端,中国汽车也才能完成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转变。”上述人士表示。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