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12月7日网讯】汽车合资公司彻底从组装厂变为完整的企业体,其产品从中国制造的“国货”,升级为中国创造的“国际货”,才能真正弱化股东方的母体色彩。
近期遭遇“钓鱼岛事件”冲击的日系合资车企,抛出了一个令人必须正视的现实,即是作为中外双方对等股比的合资公司,其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已经达到至少70%以上的国产化率,因此理所当然就是国产车,就是“国货”,必须得到消费者的理性正确对待。这一观点无疑是无可辩驳的,也值得大声呼吁。日系合资车企销量的下滑,首先损及的也将是包括供应链在内的勤勉工人,以及对本地经济的贡献度。从市场和产业的角度看,抵制日系车完全是没有必要的非理性行为。
但历史问题所带来的微妙情感因素,却不是这种理性也是策略性的分析所能够完全左右的。实际上,这一问题的长期性和不确定性,未来仍可能随时影响日系合资车企的发展。长远的破解之计,只能是本土化和国际化。
本土化包括更多的关键零部件的当地化生产,以及核心技术和新产品的当地化研发,独立研发能力的塑造等;而在此基础上,未来汽车合资公司可独立面向世界市场,在全球产业链中谋得一席之地。这样,汽车合资公司彻底从组装厂变为完整的企业体,其产品从中国制造的“国货”,升级为中国创造的“国际货”,才能真正弱化股东方的母体色彩。
这种愿景,对于目前的整车合资体系来说,无疑还是遥不可及,甚至是痴人说梦。
但有企业已经开始付诸行动。东风日产近期就提出重构未来十年的企业理想:不能是纯粹的某个品牌在中国的一个制造商,不单纯是日系背景的合资公司,而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具有完整的本土根源的企业,立足于中国,而能够贡献于世界。
这种宏大企业理想的重新建构,显然不是为化解当前日系车市场困局的有感而发,而是着眼于企业未来更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变,则格局变。有了这样的理想和底气,当前所谓的日系车风波,也将只是企业宏大发展追求中的一个小插曲。本田汽车一位负责人在谈及当前事件影响,就认为这是作为跨国公司,在全球各种市场所会遭遇的风险之一。这正是因为本田自身是一家国际化企业,才能有更淡定的姿态和更开阔的视野。
让合资公司成为国际化企业,还蕴含着一份令人为之动容的汽车人尊严和追求。背倚全球最大汽车市场这一福地,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都拥有逐鹿全球汽车业的可能性,而其掌舵者才能实现更好的职业价值以致精神价值,而不是只担当为股东方赚钱的营销能手。
合资车企仍是当前中国汽车业最核心的驱动力,它们的未来趋向,也将深刻影响汽车业的历史走向。而有力的变革,或者就将从“微增长”时代开始,开启未来真正的黄金时代。
反观内资车企,道路也是一样的。未来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一定是国际品牌。实际上,只要在中国车市这个“万国牌”环境中能够崛起,就已经足够屹立全球。而无论是合资车企还是内资车企,最关键的都是,有什么力量可以使它们真正像一个企业那样去生长?有什么力量可以让掌舵者能够像真正的企业家那样,放飞自己的职业梦想和商业抱负?
来源: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