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青年报》首先刊发新闻,报道中科院内部报告证实360存在三大隐私安全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大量媒体、网友的质疑和恐慌性卸载。《经济日报》发文呼吁360就侵犯隐私行为向公众道歉;杭州19楼公司等企业号召卸载360;武汉及中关村电脑城张贴了暂停安装360的告示。
面对众多质疑,奇虎360没有正视问题,反而将刊发中科院报告的《上海青年报》告上法庭,认为其发布“虚假新闻”,通过媒体渠道发布负面新闻抹黑上海青年报,并向源头中科院发起攻击。
复盘360处理此次危机的过程,能发现一贯以公关著称的奇虎360在危机中表现出超强的威慑力,屡屡向媒体、机构、网友进行恐吓,而真相几乎在其超强公关下被掩盖。
第一招:恐吓媒体
上海青年报遭到360起诉可谓无辜。关于流传出的资料,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孟丹接受媒体采访时证实了它的真实性,表示“这是一份内部研讨材料,不知道为什么会流到媒体手中”。可见,上海青年报并没有捏造事实,其新闻属于报道自由的范围。
除了遭到起诉外,上海青年报还疑似遭到360的抹黑。近期搜索“上海青年报”,能发现《上海青年报自杀袭击360折射经营陷困境》等负面文章开始流传,文章提及该报社因为长年发不出工资,铤而走险,极尽诬陷之能事。
事实上,上海青年报并不是第一家被360起诉的公司。此前山东卫视也因为一则揭露360窃取隐私的专题接到奇虎360的起诉。中科院内部材料在微博分享的过程中,很多网友都表示接到了360的恐吓,“要求删除,否则将诉诸法律途径。”在恐吓下,很多网友删除了信息。
圈内很多人都知道,宁可得罪BAT,不能得罪360,因为360没底线。此前,奇虎360向Donews创始人、知名媒体人刘韧设套,刘韧遭警方逮捕被判了三年有期徒刑。很多媒体报道360负面之后,都有无穷无尽的麻烦,负面没人敢报,真相就在威慑中被掩埋。
第二招:抹黑中科院
纵观中科院事件,能看到新闻发布后,一些中科院的负面开始出现。中国低碳网发布了一篇标题为《抹黑360报告涉嫌剽窃 科研院所应保证严谨》的报道,攻击中科院学术腐败、报道直接引用网友微博涉嫌抄袭、要求中科院承担法律责任等。微博上,有网友结合国考、安全报告讽刺中科院,获得大量转发,同样疑似360所为。
其实遭到抹黑的不光是中科院。此前方舟子质疑360安全隐私问题,也遭到恐吓甚至人身攻击,其动机、学术水平甚至家人均被360问候,甚至方舟子开丰田车也被360首席隐私官谭晓生拿出来说事。而360的宿敌金山李铁军不仅遭到360的起诉,其微博更是被新浪屡屡禁言。
第三招:收买评测机构
360的收买思维也在其危机公关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最新的例子是,对外发布消息,称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工信部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对360安全浏览器的安全性能分别发布评测报告。结论是360安全浏览器安全可靠。消息中还贴出了一份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于11月19日签发的证书照片。
然而,这条新闻仅仅出现在一些资讯网站,以“厂商供稿”的形式进行报道。针对评测报告,资深网友“独立调查员”对其提出质疑。
“独立调查员”认为,从安全评估角度,所谓“权威机构”报告无力证明360安全浏览器产品安全性。这两份公文中提及的360产品版本不明,无法确认是否为公开发行版本。同时其涉及的只是特定模块,而非整个产品,更忽视了云控制等因素。此外,两份公文回避了当前公众最关心的软件后门、登录串号、泄露跟踪记录等热点话题和问题要害。
同时,独立调查员还披露了360与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工信部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存在着紧密的利益关系。2012年3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申报2012年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招标项目的通知》,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智能移动终端测试实验室和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并成功申报了《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终端个人信息保护软件研发》项目。奇虎360公司副总裁石晓虹先后参与了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等多家单位的科研项目并作为项目负责人。因此,基于奇虎360与这两家机构的合作关系,评测报告的独立性并不存在。
在奇虎360“恐吓+抹黑+收买”的强势公关下,众多微博、媒体报道被删,真相被封杀、谎言被放大。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隐私安全问题360还需正视,超过3亿的360用户需要一个交代,需要一个值得信赖的安全软件。
来源:IT世界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