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11月28日网讯】正在举行的第十届广州国际车展,其“清汤寡水”让人眼前一亮:袒胸露腿明显少了,为数不多的车模大多衣着保守,“干湿露露”等更是踪迹全无。
本次车展变得清爽,据说“主要是因为今年北京和成都车展闹得太凶,影响不好”,主办方主动限制车模数量与尺度。也就是说,这是自上而下约束的结果。但种种迹象也表明,车展的干净与清新,也可能是一些车企“无欲则刚”后的水到渠成。
有报道称,在本次车展上,与日系品牌大张旗鼓期待抢回市场相比,自主品牌整体参展实力减弱、热情降低,此前,就有自主品牌车企表态不参展。原因就在于,广州限购后,自主品牌汽车在当地销量明显下降,而参加车展需消耗大量成本,不划算。
从以往车展看,较之知名品牌,二三线品牌和自主品牌车企更喜欢使用车模,也更需要靠博出位来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今自主品牌车企参展热情降低、实力减弱,没了竞争动力,自然难有竞争手段的“争奇斗艳”。
不管是约束还是“自觉”,也不管是自愿还是情非得已,车模数量、车模尺度受限,汽车重新回归主角,于中国车展来说,总归是幸事。
只是,作为全国三大车展之一,广州车展是每年大型车展的收官之作,其间透露的种种信息将预示来年车市趋势变化,于自主品牌车企来说,因为无法“撼动”广州市场就“无心”广州车展,因为短期经济效益就“不思进取”,却绝非好事。
毕竟,近年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到今年7月已降到24.31%,创2008年9月以来新低,自主品牌的萎靡引发广泛忧虑。虽然近期市场占有率逐月回升,但并不意味自主品牌汽车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因为,眼前这场“逆袭”就有“捡漏”的幸运成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日系车近期销量大跌,而其丢失的市场份额据说被自主品牌、德系车笑纳。
而时至今日,日系车颇有触底反弹之势。新华社记者25日从广州车展发回新闻分析称,日系车“销量开始止跌回升”——日系车卷土重来,如果自主品牌车企“不思进取”,刚扩张的“地盘”可能随时失守,重归苦苦挣扎的萎顿状态。
自主品牌车企“不思进取”,确让人怒其不争,但就此批评它们现实、功利,也有失公允。实际上,这些自主品牌车企的表现,正是自主品牌汽车整体身影的浓缩。
多年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自主品牌汽车要么求快求大、恨不得一夜发达,要么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急功近利,而在品质提升上,却缺乏耐住寂寞、苦练内功的坚持;在品牌形象、品牌价值的打造上,也显得目光短浅,缺乏应有的战略胸怀。
目光短浅的发展,只会拣芝麻丢西瓜,最后可能芝麻都拣不到。现在,自主品牌汽车在人们印象中,多沦落为“品质低”、“故障多”的产品。有产品无品牌、有市场无形象的自主品牌汽车,已有开入死胡同之忧。
据说,打造品牌有两个模式,一是日本模式,长时间努力耐心打造出名牌;另一个是西方模式,通过并购迅速发展。不过中国30年汽车业合资史表明,一味合资会削弱中国车企的自主开发冲动,并不能真正发展中国汽车。
但是,汽车合资模式现在依然强势,近期还攻陷了号称“中国自主品牌扛旗手”的奇瑞汽车。合资模式受消费者欢迎也受车企欢迎,车企又怎耐得住寂寞发展自主品牌?这才是最让人担心也尤需深思的地方。
来源: 重庆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