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   密 码:    找回密码 文章投稿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logo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人物 | 创意 | 传播 | 知识产权 | 国际品牌 | 中华老字号 |  品牌人才 |
专家 | 管理 | 营销 | 公关 | 培训 | 专题 | 在线学习 | 品牌商盟 | 品牌与建设 | 品牌数据库|
产品与服务: 项目对接 会员服务 专利商机 品牌加盟 专家讲座 营销品牌论坛峰会报名 合作洽谈
申请分站
申请分站
  您的位置: 中国品牌建设网 > 品牌公关> 文章正文

日式公关

中国品牌建设网:www.brandjs.com 文章来源:中国品牌建设网 更新时间:2012-11-19

  【中国品牌建设网11月19日网讯】国家冲突,既是刀兵之斗、制度之抗,也是思想之战、语言之争,笔杆子和枪杆子一样,都是锐利武器。

  甲午战争,日本不仅在军事上,也在外交、思想、舆论等全方面进行“总体战”、“超限战”,尤其不遗余力地塑造国家形象,精心装扮,巧妙公关,咄咄逼人,与颟顸的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满清岂可称中华”

  1871年,中日两国谈判《中日修好条规》,过程中出现很有意思的插曲:日本代表团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谈判甚至因此陷入停顿。

  日本方面认为:“中国系对己邦边疆荒服而言”,要求只写“大清国”。这样的要求,被中国代表力拒:“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改写国号之例。”

  双方陷入僵局。后经李鸿章亲自出面,与日本钦差全权大臣伊达宗城约定:“汉文约内则书中国日本,和文约内则书大日本、大清”。这在表面看是双方各让一步,实际上是中国从惯例上让步了。

  但日本代表团在誊正时,在其所持汉文本内,依旧用“大清”而非“中国”,导致中国代表团提出严正抗议。日本方面辩称,其汉文本中的“大清”是和文译文,“不必与贵国正本汉文并视而论”。李鸿章息事宁人,未再坚持。

  甲午战争前后的日本文献中,日本人将自己称为“神州”、“中华”几乎是一种常态,这成为他们战时在东亚进行国家形象塑造的基调。日本军队所发布的大量文告,都自称为“驱除鞑虏”的解放者,公开号召汉人“绝猜疑之念,察天人之向背,而循天下之大势,唱义中原,纠合壮徒、革命军,以逐满清氏于境外,起真豪杰于草莽而以托大业,然后革稗政,除民害,去虚文而从孔孟政教之旨,务核实而复三代帝王之治” 。

  日本的“中华”意识宣传,在当时和此后的中国是起到了相当大作用的。一些西方外交官就注意到,在通商口岸,汉人的抗日情绪便远低于满人。英国驻天津总领事宝士德向伦敦报告说,天津水师学堂的汉人学员,对甲午战争前景并不乐观,甚至认为日本能战胜也是好事,可以借此推翻朝廷。宝士德为此担心天津汉人暴动,要求派遣更多的军舰以备不测。甲午战争后,中国反而掀起了向日本学习的高潮,“亚洲主义”在东亚成为显学,中日民间关系一度进入蜜月期。

  “宗教战争”

  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发表《日清战争是文明和野蛮的战争》,认为日本是以“世界文明的进步为目的”,因此这场战争“不是人与人、国与国之战,而是一场宗教战争”。福泽谕吉早在1881年就提出,“今以西方诸国威迫我东洋之势,无异于火之蔓延。然而东洋诸国,特别是与我毗邻的中国、朝鲜等反应迟钝,不能抵挡其威迫之势,犹如木板房子不堪火势。故以我日本的武力援之,不单是为了他国,也是为了我自己,这一点可想而知。以武力保护他们,以文明开化他们,必须使他们效仿我国,迅速输入近代文明。”

  与福泽谕吉相同,日本另一启蒙思想家植村正久提出“要把日清战争作为精神问题”,认为“日清战争的真正动机,是新旧两种精神的冲突。为了迈入新文明,日本即使在流血,也要扬眉吐气地向天地神明告白我们的国策” 。

  而即使在反战主义者内村锏三看来,“决定这场战争的正是东方和西方都应该遵循的进步主义,为满洲的中国政府所代表的退步的精神,难道还应该指挥全体东方吗?”

  曾号召“以平等为堡垒、以自由为枪炮”的平民主义代表人物德富苏峰,声称甲午战争的国际意义在于“予世界上的顽迷主义者一大打击,将文明之恩典注入野蛮社会”。

  另一思想家三宅雪岭则主张“日本人应该发挥优异的特性,以弥补白人的缺陷,承担起引导人类进入极真、极善、极美的圆满幸福的世界的任务”。

  在这样的自我道德拔高和掩饰下,日本给自己赋予了亚洲解放者和文明传播者的光彩外衣。在日本明治天皇的对华宣战诏书中,就有 “求文明之化于平和之治”这样的“导语”,立论上远比光绪皇帝的宣战诏书要堂皇高远得多。这种自我认知,已经成为日本人历史观的主流,即使二战结束的一甲子间,日本思想界和政界虽然认为“昭和(特别是前半期)是悲惨污辱的时代”,但都共同坚信“明治是荣光的时代”,1931年“满洲事变”(即“九一八事变”)之前的日本对外政策是正确的。

  聘用西方媒体顾问

  作为日本明治维新后第一场对外战争,甲午战争成为日本迈入“文明国”行列的肇始。

  战争前,为了拖延从朝鲜撤军,日本提出将改革朝鲜内政作为前提条件,并邀请中方参与这一改革。在遭到中方拒绝后,日本随即向中国发出“绝交书”,指责中国的不合作态度加剧了局势的恶化,日本政府对因此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概不负责”。

  日本将其提出的朝鲜内政改革案,包装成进步与落后、文明与愚昧的一场较量,向西方强力推销。为此,日本秘密聘用了英文版《东京时报》的美国编辑豪斯为其捉刀。58岁的豪斯曾是《纽约论坛报》记者,自1870年就在日本生活,深得日本政界和军界赏识,成为向西方发动宣传战的不二人选。

  西方对日本的朝鲜改革案大为激赏。《纽约先驱报》认为:“(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她一旦失败将令这一隐士之国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旧金山检查者报》的社论,则指责中国将朝鲜控制得如此死板,令“这个可怜的国家似乎并不存在,她的一千万人民的任何野心都会被轻轻掸去,这是中国的一个毫无色彩和低能的翻版”。

  日本人的公关,赢得了大多数欧美媒体的支持,将其作为进步的象征,“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同情日本,一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明和进步。”(美国《亚特兰大宪政报》)。美国媒体开始夸耀是自己将日本引进了西方的文明世界,坚称日本接受和复制的正是美国的体制和理念,将日本称为“东方美国佬”,尽管日本实际上受到英法德等欧洲国家的更大影响。

  当时德国社民党的主席贝蓓尔在议会演说时认为,德国公众普遍对日本这个小国家敢于挑战庞大的中国、并不断赢得胜利而十分钦佩,一些德国报纸已经将日本称为“东方普鲁士”。

  美国历史学家赫兰德最近对甲午战争的研究也表明,日本被看成“文明国”,而中国依然被看成是“野蛮国”,这在当时是西方社会的普遍观感,并认为这一观感至今还影响到世界历史学界对甲午战争的评价。

  来源:中国经营报

 热点图片
隆尧县强化品牌建
河南拟建百所品牌
波司登日均关19
生态农业创意市集
香奈代理权拆分?
传统品牌的微商新
三星LG高调推智
李宁从冠军台到无
 品牌新闻
· 安吉尔加强品牌信用建设
· 中国移动品牌价值连续两年跃升 展硬核实力
· 48.26亿元!“赤壁青砖茶” 的公用品牌价值
· 南明区质量品牌建设促进会成立
· 安化黑茶品牌建设再获肯定
· 五粮液深度参与“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 为中
· 中信银行荣膺2024年中国品牌价值第30强
· “2023年度中央企业品牌建设对标”榜单发布
· “咸阳茯茶”进入中国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TOP5
  财经新闻
· 汇美瞄准价值型电商布局品牌生态圈
· 苹果或独大 国产品牌逆袭
· 恒舞丝绸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民族品牌”
· 格力空调 让人们能够放心选择的品牌空调
· 建辉磁砖 中国建陶领军品牌
· 烟台农业品牌暨电子商务工作推进会召开
· 杨柳君:移动互联,品牌即情感
· 风靡中国的三大朗姆酒品牌
· 陈冠希遭合作代言品牌商炮轰
 焦点新闻
· 营销故事:把杯子放低一些
· 仅仅止于互动营销的O2O并不是真正的O2O
· 谷歌苹果和微软是最有吸引力雇主品牌
· 最佳用户满意奖堃霖空调
· 温情微电影助力品牌营销
· 2012中国酒类品牌价值评议报告公布
· 日系车品牌遭遇危机 德韩系分食市场份额
· 没有历史铺路,也能成为顶级品牌
· 案例:天猫粉红大布娃娃品牌的管理思想
 图片新闻
茅台一款新品上市
“葡瑟”品牌发布
汇源果汁“绿色
保障龙大品牌价值
  最新新闻
· “韶山红”品牌建设案例上榜
· 【典型案例】用好区域品牌 大力发展特色乳制
· 奥含传播解锁公关行业密码,筑牢品牌基石!
· 公关进入用户运营时代
· 比亚迪李云飞:倡议中国汽车品牌不要黑手、要
· 理想汽车遭遇黑公关风波,品牌韧性彰显成长力
· 奥含传播解锁公关行业密码,筑牢品牌基石!
· 云仓酒庄豪迈白酒营销策略:从定位到传播的全
· 谈互联网时代的品牌定位
 社会新闻
· 6岁女孩小区内险被拐 机智走向保安免去一劫
· 河南洛阳5名村民盗挖古墓 3人墓室内窒息身亡
· 女子好心让朋友住宿险遭强奸 嫌犯获刑2年4个
· 12岁女孩被表姐拐卖13年 5次介绍给不同男子
· 参加葬礼收到喜丧寿碗:不收难堪收了难受
· 武汉42岁大叔考回母校再当大一新生
· 台男子迷奸CCTV男模大赛亚军致其死亡 被判18
· 女孩答应与“剩男”结婚骗走6万元彩礼
· 百岁老人千里独行探视被拘孙子遭拒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京ICP备13012932号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总后勤部63号院  邮编:100071
  联系电话:86-10-17316075069 13911296748 Email:goodzt08@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8-2025 BrandJS.com Inc 版权所有 中国品牌建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