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产品落后,市场人气下降,市场萎缩,利润趋薄,品牌老化,形象僵化。这是许多企业经常在面临或者思考着的营销与品牌问题。
品牌老化带来的伤害是致命的,那么,如何让品牌不会“慢慢变老”?如何去颠覆?如何去复兴呢?
决定品牌颠覆与品牌复兴的关键是消费者洞察。在于能否揣摩、洞察出“她”的心思来。
消费者洞察是什么呢?
比如,父母为什么愿意花很多钱为孩子买文具买书?女人30岁,为什么对化妆品要求更加苛刻?男人30岁了,为什么敢花一年的收入去买车?等等。这些问题的是无法通过调研调查直接得到的。
他需要营销者透过现象透视本质,透视核心,一语中地,直接透视洞察到消费者内心最深处的心理动机。
精准的消费者洞察,常常并非是来自调研报告或广告公司,它需要品牌人员持续对消费者的观察,感受消费者的心声,倾听再倾听,用心领悟,不断追问,从琐碎和零散的信息中把握一些闪光点。对人性以及消费习惯的深刻理解,这才是消费者洞察产生的基础。
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
营销经理人往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以“行业经验”为中心,总是想着我认为怎么样,我想怎么样,行业经验是怎么样。于是在营销策略制定时,从市场细分、目标消费者选择,然后开始品牌定位、利益点和诉求了,以为有了目标市场和品牌定位,就一定能射中目标,却常常未能仔细推敲,品牌要打动消费者的关键点究竟在哪里?我们的消费者究竟是谁?我们的品牌与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是怎么样的印象?消费者在消费我们的产品时有什么障碍没有?他们对我们的产品有没有存在不满;他们有怎么样的思维逻辑和情感特点……
这些问题不能获得正确答案,我们所制定出来的品牌策略就只能是误打误撞,尤其是不可能与消费者产生内心的共鸣。形不成共鸣,也就形不成品牌偏好。于是,市场越做越萎缩,市场人气下降,利润趋薄,品牌老化,形象僵化,推出新品进入市场感觉壁垒越来越高。于是,也就越来越迷糊越来越困惑。
我们怎么进行消费者洞察呢?
首先是去前线!
里斯•特劳特在《营销革命》一书中指出:“成功的营销人员应该像一位深入前线,把握战情的战术指挥员,在竞争激烈的营销战场上创作出自己的营销战术,营销的终端“前线”在消费者。”可以说,如果离开了消费者,所谓的企业品牌战略就成了非大而空永远无法落地的假想。
其次是细腻揣摩与洞察!
就象初恋时需要你去读懂他/她细腻的内心,才能慢慢培养出深厚的情感,直至天长地久。
消费者洞察尤如此:
一对男女初相识,走在繁华的街区,初夏天气微热。边走边聊的两个年轻人很是投缘。此时,女孩突然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家哈根达斯冰淇淋店。她平日就钟爱哈根达斯的冰淇淋,再加上相遇了心怡男子,更希望能和他一起到这个代表爱情的地方慢慢细品,共同感受一份夏日午后的浪漫。但由于初次相约不好意思那么直露。于是她说,“天气挺热的哦,你的口渴吗?”“是有点热,不过还好。我不渴,你渴吗?”。“我也不渴。”“前面有个露天水吧,要渴了我给你买去”。面对这种回答,女孩子一时不知如何再往下接话了。“不用。我不渴。谢谢。”此刻,他们正经过哈根达斯的店铺,女孩子还在努力,“天气热的时候,我喜欢吃冰的东西。有一次我自己在哈根达斯,发现周围全是情侣,我特别尴尬。想着什么时候可以不尴尬地去一次哈根达斯呢”。“嘿,这有什么尴尬的。你不用管别人怎么看,自己开心就行了。”他们继续边走边聊,女孩的心思却跟刚刚大不相同了。哈根达斯冰淇淋店已经远去,女孩子的心近乎绝望,对这个不解风情的男子再也找不到任何感觉。而旁边的男子还在滔滔不绝地大谈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之后,女孩子再也没有给他另一次约会的机会?
为什么呢?
女孩不就跟我们的消费者一样吗?
其实不是“她”不给我们机会,而是“她”给了机会“我们”没有好好抓住,没有能够揣摩、洞察出“她”的心思,“她”说的是不是“她”想要的?以至于总是生出“曾经有一个机会,摆在我的面前.......”周星驰幽默式的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