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宫品牌的历史文化价值,涵盖的内容很广泛。从国家到地方史志,经朝历代,对天后宫多有著录。如《元史》、《天津卫志》、《天津府志》、《天津县志》、《天津游览志》、《天津政俗沿革记》、《天津志略》、《津门纪略》等。
地图是城市的缩微反映。天后宫历来是天津地图上的重点标注对象。自康熙《天津卫志》、道光刻本《津门保甲图说》、清朝木版套印的《天津图》,到1934年中英文的天津地图,概莫能外。
元代,即有反映天后宫的诗歌问世。清代至民国的《资治通鉴后编》、《清稗类钞》、《津门杂记》、《天津指南》、《新天津指南》、《简明天津指南》、《沽水旧闻》多有录入。20世纪20年代有梦天的散文《娘娘宫》等游记。30年代涉及天后宫的专著、回忆录和文学作品达到顶峰,有《天津皇会考》、《天津皇会考记》、《皇会花絮录》、《志余随笔》以及萧振瀛的《华北危局纪实》、李燃犀的《津门艳迹》等。民间传说、民间歌谣、曲艺中牵涉天后宫的作品为数众多,仅张寿臣的相声就有《娃娃哥哥》和《地理图》。单弦、时调《刘二姐拴娃娃》曾广为演唱。
当代直接间接反映天后宫及其活动的文学艺术作品,如鲍昌的长篇小说《庚子风云》、冯骥才的中篇小说《神鞭》等;古为今用翻版辑录的书籍有《天津皇会考·天津皇会考记·津门纪略》等;郭德纲等曲艺演员演出《拴娃娃》;近年天津歌舞剧院和天津市京剧团也从天后宫的活动中受到启发,分别创作演出了《妈祖》。
中外画家把天后宫作为描摹的对象。19世纪60年代,美国和普鲁士画家就先后将宫内戏台入画。清代画家江萱绘于清乾隆年间的《潞河督运图》画卷,描绘了天津三岔河口验收漕粮时的情景,即便时空相隔数百年,后人也能轻而易举地从画作中找出贯连宫南宫北大街的天后宫。清代彩色长卷《天津皇会过会图》,尽展皇会风采。咸丰四年(1854)天津诚善堂绘制了《皇会彩舆图》,光绪元年(1875)《天津皇会图》四幅描绘了窑洼秧歌老会的出会全貌。《点石斋画报》刊载过反映皇会事件的工笔画。1936年《益世报》、《大公报》还相继刊登反映道士与香客关系及孩子们看皇会的漫画。
如今,专业画家继承并超越先贤,以天后宫为题材创作许多美术作品,如邓家驹的油画《海河漕运图》、《津门皇会图》、杜明岑的国画《天后宫前》。2006年7月,来自澳大利亚的奥运画家查尔斯·比利奇也冒雨素描天后宫。
清末民初西洋人所摄照片,至今尤显珍贵。20世纪20年代由国人拍摄的天后宫已见诸报刊,以《北洋画报》为著。1902年,美国缪托斯柯甫-比沃格拉夫公司摄制电影短片《天津街景》,将天后宫及三岔河口附近的建筑摄入镜头,为天后宫留存下了最早的影像资料,这在全国都属于较早的影像。1936 年,我国早期电影摄影师张玉亭还拍摄了纪录片《大皇会》,全景记录了皇会盛况。
尽管天后宫不是影视片的拍摄基地,却仍能磁石般吸引来一拨拨电影人及电视人,。著名导演王扶林及著名演员李雪健、盖克、郑天庸、张艾嘉等都曾到此拍戏。电视剧《狗不理传奇》、《天津卫》、《末代皇帝》、《弘一法师》、《龙嘴大铜壶》、《三不管》、《天津有支高跷队》、《上海探戈》、《还是那条街》、《国际刑警》、《秋景》等均在天后宫选景。香港影片《刀剑笑》亦冒着狂风到这里抢拍镜头。
1936年美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专门赴津录制了天后宫大乐唱片,首次在国外进行了推介。
有关邮政。清代时天后宫即被印在洋人出版发行的明信片。2009年9月,中国邮政发行“京杭大运河”特种邮票一套6枚,其中一枚将天津天后宫纳入构图。
来源:今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