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品牌快速传播的重要渠道,通过网络营销、制造爆点、病毒式快播,让很多品牌在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如小米、淘宝等。如今品牌的塑造时间已经从过去的几十年压缩为几年,甚至几个月,更新迭代的速度加快。随之而来的互联网侵权现象也日益加重。
品牌,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其作用不言而喻。在互联网上,企业与品牌相关的符号包括域名、商标、网站名称、banner链接、微信公众号名称、微博名称等等,这些都成为企业的品牌在互联网上的形象,而这些形象由于互联网的全球化、隐蔽性等特点,极易被仿冒。比如:世界知名品牌LV在互联网上就屡被侵权,假冒销售的网站和电商平台的网店屡禁不止。
近年来,诸如滥用品牌、假冒官网、盗用商号、抢注域名等现象屡有发生,给品牌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当企业费尽心机塑造品牌的时候,却因为保护不慎造成了品牌价值的受损,显然得不偿失。网络的虚拟性、抽象性,使得消费者无法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来鉴别商品的真伪,给一些不诚实的商家提供了鱼目混珠的机会,也给真正的品牌在维权问题上带来种种困难。
比如:网址“海尔.商城”一定是海尔的官网吗?”quna.com”和”qunar.com”哪个才是去哪儿网的官网?在电商平台上打着正品行货的卖家是否真的是品牌授权的代理商呢?“滴滴打车”还是“嘀嘀打车”呢?微信公众号“人民曰报”是人民日报的吗?消费者傻傻分不清楚的同时,造成了对品牌认知的困扰。
如今,在互联网上,开办网站、开通微信公众号和开设网店等已极为容易,几十块钱买个相似的域名,租个国外服务器,搜一套免费的建站模板就能实现,做一个链接,放几张图片就可以仿冒一个品牌的网站,非常简单快捷,侵权的成本极低。与之相对应的却是维权成本极高。通常假冒网站侵权一段时间后才会被曝光出来,才会被品牌发现,在进行查处的时候,可能早就关停网站,无从查证了。
专家表示:发现品牌互联网侵权以后,进行维权属于必然手段,却不是必要的途径。比如域名,一些早于企业或商标前注册的域名,与商标、品牌存在特殊关系,直接证明这类域名即使混淆商。单纯的从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已经不能满足品牌保护的需要,如果不能做到实时监测,及时取证,品牌在互联网上的保护,将难上加难。
品牌保护作为企业发展战略之一,不仅要注册商标、申请专利,更要注重保护品牌在互联网上的权益。企业应该在进军网络市场或者发展战略的初期规划品牌在互联网上的相关保护。长远瞻观对企业的发展十分有利,比如域名,大部分企业将提前保护注册域名作为一种发展战略,甚至高价收购产品相关域名作为保护指向,抢占域名先机。但这并不是上上策,只会陷入疲于应对域名抢注的困境中。
要实品牌在互联网上保护战略,就必须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出击转变,从传统品牌营销意识向互联网品牌思维转变,以保护求发展。对于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就在于要实施监测,提前预防侵权问题的发生,比如对潜在的相似域名网站是否假冒品牌销售产品进行监测,对网上是否存在针对品牌的恶意攻击监测等等,防患于未然,及时发现问题,才能第一时间解决。
在“互联网+”时代全球化品牌保护研讨会上,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副主任王睿表示,企业在互联网品牌形象,是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战略品牌资产,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重监测才能实现全网保护,才能让品牌在互联网上的保护战略日渐完善。 |